絲韻傳承:
雙林綾絹風采

何謂「綾絹」

「綾」和「絹」同樣是絲織品,「花者為綾,素者為絹」。綾與羅、綢、緞齊名,合稱綾羅綢緞。

綾多以斜紋織法編織而成,疏鬆輕薄,常用於書畫裝裱。由於綾的縮水率與宣紙基本一致,所以具有裝裱平挺、書面不皺不翹的特點,雍容華貴,古樸文雅,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

絹,是中國古代藝術家慣常採用作書法及繪畫的材料。絹有「生絹」和「熟絹」之分;經過捶壓,再上膠礬水的叫熟絹,適合繪畫工筆劃。現在仍有少數藝術家選用絹,但因為成本較高,所以較多選擇以紙代絹。

左:用作裝裱書畫的綾,多色彩淡雅,紋飾古樸,具有濃厚的中國藝術特色。
右: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峰巒起伏綿延,山間曲徑,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其絢爛的色彩和細緻的筆法,一向被視為絹本青綠山水的代表作。

小草千字文

唐代懷素的絹本《小草千字文》,仍然良好地保存至今。臺灣林氏蘭千山館收藏,現寄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從宫廷走入民間

中國綾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綾絹被視為王室和貴族階層的專有奢侈品,其精緻的製造工藝和優雅的質地受到高度重視。到了唐代,綾絹的製造技術更加成熟,產品種類更加豐富,各地所產的綾織物如雨後春筍,遍及全國。當時的綾絹均為貢品,以其質地細膩、顏色奪目而聞名於世。
宋代的綾絹工藝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不僅質地柔軟,而且圖案精細,色彩豐富,成為兩宋時期宮廷和文人雅士最喜愛的織品之一。綾絹工藝在明代有了更大的突,其品種繁多,制作技術更加精湛,且開始普及。清代持續繁榮並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

南宋花卉紋綾

南宋花卉紋綾,編織的方法及圖案都比較簡單。

宋代的綾絹工藝達到了鼎盛時期。其不僅質地柔軟,而且圖案精細,色彩豐富,成為兩宋時期宮廷和文人雅士最喜愛的織品之一。綾絹工藝在明代有了更大的突,其品種繁多,制作技術更加精湛,且開始普及。清代持續繁榮並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

南宋花卉紋綾

著名歌舞劇《只此青綠》的戲服便是用綾絹縫製,充份展現了其輕薄柔軟的特質。

時至今日,中國的綾絹工藝保持著其獨特的傳統技藝,並不斷與時代融合,在國際紡織界享有崇高地位。除了用於繪製或裝裱書畫外,綾絹還被用來做民族、戲劇服裝,製作宮燈、燈罩、風箏、屏風、絹花工藝美術產品,糊飾精美的工藝品錦匣和高級樓堂賓館的內壁等。

雙林綾絹

由於絲織物的品種日益豐富多彩,服裝面料不斷推陳出新,古代的綾與絹用作服裝面料相應減少,綾、絹類織物已主要用於書畫及工藝品的裝裱。至今國內專業生產裝裱用綾、絹的產地不多僅浙江湖州雙林鎮仍保持著綾、絹生產的興旺景象。
1919-1921 年,雙林一帶綾絹生產最盛,有織戶一百多戶,從業人員超過五千人,木機二千餘台,年產綾絹720 萬尺。湖州綾絹生產在日軍侵華戰爭時慘遭破壞,不少絹莊停辦停產。新中國成立後,綾絹生產得以恢復。1958 年由家庭個體織戶組建成立了湖州雙林綾絹廠。2000 年起改制重組成立湖州雲鶴雙林綾絹有限公司。

左一:木製紡織機模型廠;左二: 設於浙江湖州雙林鎮的綾絹厰; 右一及右二:內現設機器生産綾絹

湖州雙林綾絹廠的産品。左方有花紋的是綾,右方素白的是絹。

生產技術

在生產技術方面,引入現代化的機械和研發新的織造技藝,不斷提升了綾絹的質地和工藝水平,使其獨特的文化元素得以延續。令傳統的絞絹重放光彩,產品輕薄柔軟、古樸典雅,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湖州市雙林綾絹,素以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質地柔軟、色澤光亮著稱,被譽為「絲織工藝之花」。

湖州雲鶴雙林綾絹有限公司於2016年創建雙林綾絹織造技藝傳承館,向中、小學生及社會各界普及綾絹的歷史和製作技藝。

總括來說,在當代社會中,綾絹不僅保持了其高貴典雅的形象,還不斷與時代潮流融合,在時尚、家居、工藝等領域展現出新的活力。相信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綾絹將在未來持續發展,在中國優質紡織品中穩佔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