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参观展览,请按此登记。

 

二十世纪中国丝绸

在整个民国时期(1912-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丝绸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维持重要地位。丝绸业对民国时期的经济作出巨大贡献,当中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的丝绸生产尤其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着力令丝绸业现代化,推广及扩张业界,务求促进经济发展,包括利用现代,甚至是外国机械,在科技层面改进,提高缫丝、纺纱和编织程序的效率。透过保护纺织及刺绣技术,政府确保传统工艺得以留存,尤其是在受保护的文化遗产地点,如苏州丝绸和杭州丝绸。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二十世纪法国丝绸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里昂的制丝中心令崭新的装饰艺术风格更为风行,当时装饰艺术风格深受解放的新女性欢迎。然而,里昂的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破坏,而战后又面临成衣及人造丝(如尼龙)的激烈竞争,结果大部分工场不是倒闭,就是转型生产人造丝。少数幸存的工场延续制丝传统,为豪华家品或配件的设计师服务。时至今日,此专门工艺仍然存在,甚至相当蓬勃,用以制作独特且华丽的服装,例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1999年12月24日禧年纪念日所穿的长袍。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