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的兵器和盔甲与其武术历史和传统紧密相连,与日本的武士阶级更有根本的联系。从鎌仓幕府时期(1185–1333年)开始,武士主导日本的社会、政治和军事,长达几个世纪。这些武士遵循一种称为武士道的理想行为准则,注重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七种美德。虽然他们最初凭借军事实力取得权力,但他们透过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敏锐头脑,维系自己的超然地位,并在幕府内担任行政职务。此外,与其职业中的残酷刚好相反,他们变得极具修养,会践行、支持和赞助艺术。


在封建时期的日本,拥有优质的兵器和盔甲是社会地位和受人崇敬的象征。富裕的武士领主「大名」会委托工匠名师制作精美的兵甲。在和平的江户时代(1615–1868年)和明治时代(1868–1912年),这些器物从战争工具,变为令人垂涎的财富、权力和血缘的象征。例如,礼仪用的兵器和盔甲代代相传,被视为对家族历史和承传的崇敬之物。它们对武士的公众形象也至关重要;他们会在家中以及茶会等重要场合,展示这些兵甲,以彰显其地位和声望。作为日本刀剑文化中礼仪性的产物,许多武士家族会在神社和寺庙供奉刀剑以作崇敬。


在强势大名的行政根据地周围,出现了主要的制剑中心,促成五大制剑传统的发展:


山城、大和、备前、相州和美浓。制剑的美学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反映了品味的变化和制作技艺的进步,而主要流派亦会相互影响。赏剑的艺术成为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特别是在江户时代。人们精心记录和研究各流派和大师的特征和独特工艺,因而产生了被称为「鉴定」的学科,对刀剑作出评价。此知识体系至今仍影响日本刀的鉴赏。


日本的礼仪兵甲以其精湛工艺和艺术美感闻名。为点缀这些礼仪兵甲,工匠采用不同的传统技术,如涂漆、金属加工和复杂的细节处理。装饰反映了资助者的文化认同和审美品味,包括家族纹章、氏族符号、吉祥图案,如龙、凤、樱花;以及自然、神话和宗教象征的主题。明治时期废除武士阶级,并向西方开放,因而开始生产更为华丽的礼仪兵器,以迎合欧洲市场的口味。尽管如此,这些器物的制作与装饰都力求卓越;工匠通力合作,精心制作他们专门处理的部分。

 

Artboard 2.png
Artboard 3.png
太刀及剑鞘
日本明治时期(1868–1912年),约1900年
钢、铜合金、彩绘珐琅、木、丝、流苏
梦蝶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