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中国的礼仪兵器和盔甲丰富多样,反映出悠久和多元的文化、艺术和工艺发展。由于满族统治的清朝(1644–1911年)十分重视军事征战,疆域扩及蒙古、新疆、西藏和台湾等地,这些扩张的军事行动除了辐射清王朝的政治影响力,也带来了艺术文化的交流。清朝统治者除了融合满蒙汉的文化传统,以及「文」与 「武」的特色,同时也透过战利品、进贡和宫廷制造,展现出多元文化主义。这些兵甲偏好特定材质及装饰样式,如运用柔软的马毛和皮革,使之深具游牧民族特色,又善于运用早于明朝已流行的宝石镶嵌雕刻装饰和复杂的金属工艺,使之光彩夺目。


清朝皇帝会在京城近郊举行大阅,皇帝全副武装,身穿铠甲,并挂佩装饰华丽的武器。随行还有规模庞大,庄严堂皇的仪仗展示,突显清朝统治者的独特地位及政权合法性。受校阅的武将和八旗军士会穿戴最上乘的兵甲,列队行进,接受检阅,并进行战术操演,将士挥舞刀剑,有序地发射弓箭和枪炮,从而展现八旗军队的军事实力及严谨纪律。外藩王公大臣和邻邦的使节也会受邀观阅。此外,珍贵武器亦会在外交场合作为皇帝赏赐的礼物,外藩和邻邦也会将兵器作为贡品,象征彼此友好和从属的关系。


在其他宫廷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武将们配备兵器的情形,如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为表彰凯旋将领而绘制的紫光阁功臣像中,大部分都威武自豪地挂佩腰刀及弓箭装备,一些高级将领亦会身穿盔甲,这些肖像画悬于紫光阁中,以作宣扬统治权力及军事谋略的工具。

 

Artboard 2.png
Artboard 3.png
金川番剑及剑鞘
今西藏康区;清朝(1644–1911年),十八世纪
铁、钢、木、黄铜、银、棉、青金石、孔雀石、珊瑚、绿松石
赵式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