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Nature》期刊邀請,香港理工大學金靈 (Nathanael Jin) 團隊聯合國內外領域專家發表評述論文《What harmful microbes are lurking in the world’s 7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waste?》,強調塑膠污染帶來的微生物風險,並提出全球風險應對戰略。 塑膠廢棄物在環境中爲微生物提供了一個新的生態位,被稱爲「塑膠際(the plastisphere)」。研究表明,塑膠際是致病菌和耐藥基因等有害微生物和基因的移動儲庫,可能對生物和人類帶來健康風險,但目前對此的理解和認識仍不足...
河口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的主要威脅之一,而藥物是水生生態系統中出現的最重要的新污染物類別之一。為了從全球角度綜合分析過去20年河口藥物污染程度與風險,本研究檢視了26個國家91個河口的239種藥物的研究數據。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止痛藥、抗生素和興奮劑是河口最常見的藥物。 19種藥物被認定具有極高的生態風險。 藥物污染與地區失業率和貧窮率有關。 論文以「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Estuaries: 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
污水管理模式正在從污染控制轉向資源回收,這是循環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與可持續發展和碳中和的目標高度契合。近年來,水業和科學界為促進污水資源回收的創新方法做出了巨大努力。這些努力傳統上集中在回收有機碳作為生物能源,以及回收氮和磷作為營養物。然而,在過去十年中,回收高價值商品的技術已得到發展,同時也提出了創新工藝來生產可立即在污水系統中重複使用的化學製劑,以促進污水管理,包括加強其他資源的回收。 SKLMP成員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袁志國教授帶領一支由6個國家的17位專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近日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發表了題為《Pathways to advanced...
恭喜SKLMP成員香港理工大学金靈助理教授與其博士後研究員李長超博士。他們研究團隊聯合山東大學劉建教授、SKLMP成員香港理工大學李向東講座教授以及多位國内外專家學者進行合作研究,構建了全球塑膠際微生物圖譜,揭示了塑膠際通過選擇性裝配其特有微生物群落而產生的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風險。 有關研究成果《Ecology and risks of the global plastisphere as a newly expanding microbial habitat》早前已被選為期刊封面導讀與精選內容刊載於《The Innovation》。在2024年7月由《The Innovation...
近日,應《Nature》期刊邀請,香港理工大學金靈 (Nathanael Jin) 團隊聯合國內外領域專家發表評述論文《What harmful microbes are lurking in the world’s 7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waste?》,強調塑膠污染帶來的微生物風險,並提出全球風險應對戰略。 塑膠廢棄物在環境中爲微生物提供了一個新的生態位,被稱爲「塑膠際(the plastisphere)」。研究表明,塑膠際是致病菌和耐藥基因等有害微生物和基因的移動儲庫,可能對生物和人類帶來健康風險,但目前對此的理解和認識仍不足...
河口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漁業資源的主要威脅之一,而藥物是水生生態系統中出現的最重要的新污染物類別之一。為了從全球角度綜合分析過去20年河口藥物污染程度與風險,本研究檢視了26個國家91個河口的239種藥物的研究數據。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 止痛藥、抗生素和興奮劑是河口最常見的藥物。 19種藥物被認定具有極高的生態風險。 藥物污染與地區失業率和貧窮率有關。 論文以「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Estuaries: 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