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
人员
People
重点
研究
Highlighted research
实验室
设施
Laboratory Facility
知识
交流
Knowledge Exchange
研究
补助
Research grants

我们保护香港和南中国的海洋环境

致力成为推动海洋环境研究的重要国际科研中心,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环境及发展社会福祉作出贡献。

Pilot_01_high_res11.jpg

2024年9月,由中国自主研制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首个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并圆满执行18次下潜任务。 作为本航次的三位香港青年学者代表之一,SKLMP博士后研究员王琪博士第二个下潜,达到了最大深度4700米。王琪博士表示:「很荣幸今年有机会担任港方代表之一,参与了为期45天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深海科考航次。我的研究专注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某些污染物极其稳定,使其能够透过洋流在全球扩散,并达至深海。今次我有幸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对水深达4700米的深海环境进行考察,并采集了宝贵的底层海水、沉积物以及各类生物样品...
2024年全球海洋清洁活动吸引超过2,000名志愿者,他们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海岸区域清理了近40吨塑料垃圾,然而现实中人类社会每年持续产生约4亿吨的塑料垃圾,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所有成年人的体重总和。 近日,应《Nature》期刊邀请,SKLMP成员香港理工大学金灵助理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领域专家发表评述论文《What harmful microbes are lurking in the world's 7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waste?》,强调塑料污染带来的微生物风险,并提出全球风险应对战略。 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位,被称为“塑料际...
河口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主要威胁之一,而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新污染物类别之一。为了从全球角度综合分析过去20年河口药物污染水平和风险,本研究审查了26个国家91个河口的239种药物的研究数据。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镇痛药、抗生素和兴奋剂是河口最常见的药物。 19种药物被认定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 药物污染与地区失业率和贫困率相关。 论文以“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Estuaries: 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
热带小型岛屿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孤立和资源有限,极大依赖渔业维持粮食和收入,同时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时也极为脆弱。有害藻类赤潮的频率增加是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之一。这些藻类可以产生海洋脂溶性藻毒素,并在各种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对热带小型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人类健康构成风险。 基里巴斯共和国是最具代表性的热带小型岛屿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国家之一。 SKLMP副主任陈荔教授与博士后研究员朱静仪博士领导研究团队,以基里巴斯为代表采集了当地256条珊瑚礁鱼包含55个物种。这些鱼类涵盖了多个不同的营养级和摄食策略,用以分析17种典型的海洋脂溶性藻毒素。结果显示,雪卡毒素的潜在风险最高...
祝贺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位杰出学者获得了202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们分别是实验室成员王文雄教授、郭骏杰教授以及助理研究员刘萌阳博士。 王文雄教授的「微/纳塑胶在典型生物功能群中的生物动力学行为及环境毒性效应」项目获「重点项目」资助。微塑胶污染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王教授将开发各种新颖技术用于研究不同功能类群的典型海洋生物中的微塑胶,以及这些微塑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风险。 郭骏杰教授的「基于RNA G-四链体的新型PROTAC开发用于rG4结合蛋白降解及基因调控研究」项目获「面上项目」资助。郭教授旨在开发一系列化学和分子工具干扰rG4-G4BP相互作用...
污水管理模式正在从污染控制转向资源回收,这是循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与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的目标高度契合。近年来,水业和科学界为促进污水资源回收的创新方法做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努力传统上集中在回收有机碳作为生物能源,以及回收氮和磷作为营养物。然而,在过去十年中,回收高价值商品的技术已得到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创新工艺来生产可立即在污水系统中重复使用的化学制剂,以促进污水管理,包括加强其他资源的回收。 SKLMP成员城大能源及环境学院袁志国教授带领一支由6个国家的17位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近日在《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athways to advanced...
世界各地设立的海洋保护区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支持沿海生态系统。在香港,虽然海岸公园和禁渔保护区依法运作多年,但仍缺乏对其保护影响的全面评估。大多数研究仅关注种类多样性,忽略功能性和演化多样性。 SKLMP主任梁美仪教授、SKLMP成员研究助理教授晏萌博士及其博士后研究员赵荣杰博士带领团队完成的这项研究,利用了环境DNA和多种指标来评估保护水平对香港水域鱼类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保护区有利于鱼类保护,其中禁捕保护区的多样性最高,部分受保护的海洋公园则展现出最均衡的群落组成,保护区鱼类功能多样性并没有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认为,未来的海洋保护区管理应考虑各种生物指标以进行有效的保育规划。 更多资讯...
珊瑚大三角,或称印度-澳大利亚群岛,是地球上拥有最丰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区域。其庞大的生物多样性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生物学家的关注;然而对于印澳群岛生物多样性热点的详细演化历史,我们仍知之甚少。 SKLMP成员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安原盛明副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利用全面的化石数据集推断物种形成和灭绝动态,重建了新生代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历史。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至《自然》期刊。 研究表明,大约自2500万年前开始,印澳群岛出现单向多样化趋势,随后不断增长,直到约260万年前开始进入一个多样性稳定期。这一增长主要受物种多样性依赖和栖息地规模的影响,同时热应力的减轻也促进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研究人员指出...
恭喜SKLMP成员香港理工大学金灵助理教授与其博士后研究员李长超博士。他们研究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刘建教授、SKLMP成员香港理工大学李向东讲座教授以及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研究,构建了全球塑胶际微生物图谱,揭示了塑胶际通过选择性装配其特有微生物群落而产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风险。 有关研究成果《Ecology and risks of the global plastisphere as a newly expanding microbial habitat》早前已被选为期刊封面导读与精选内容刊载于《The Innovation》。在2024年7月由《The Innovation...
2024年9月,由中国自主研制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首个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并圆满执行18次下潜任务。 作为本航次的三位香港青年学者代表之一,SKLMP博士后研究员王琪博士第二个下潜,达到了最大深度4700米。王琪博士表示:「很荣幸今年有机会担任港方代表之一,参与了为期45天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深海科考航次。我的研究专注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某些污染物极其稳定,使其能够透过洋流在全球扩散,并达至深海。今次我有幸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对水深达4700米的深海环境进行考察,并采集了宝贵的底层海水、沉积物以及各类生物样品...
2024年全球海洋清洁活动吸引超过2,000名志愿者,他们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海岸区域清理了近40吨塑料垃圾,然而现实中人类社会每年持续产生约4亿吨的塑料垃圾,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所有成年人的体重总和。 近日,应《Nature》期刊邀请,SKLMP成员香港理工大学金灵助理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领域专家发表评述论文《What harmful microbes are lurking in the world's 7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waste?》,强调塑料污染带来的微生物风险,并提出全球风险应对战略。 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位,被称为“塑料际...
河口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主要威胁之一,而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新污染物类别之一。为了从全球角度综合分析过去20年河口药物污染水平和风险,本研究审查了26个国家91个河口的239种药物的研究数据。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镇痛药、抗生素和兴奋剂是河口最常见的药物。 19种药物被认定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 药物污染与地区失业率和贫困率相关。 论文以“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Estuaries: 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

WE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 protect the event marine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