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
人员
People
重点
研究
Highlighted research
实验室
设施
Laboratory Facility
知识
交流
Knowledge Exchange
研究
补助
Research grants

我们保护香港和南中国的海洋环境

致力成为推动海洋环境研究的重要国际科研中心,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环境及发展社会福祉作出贡献。

Pilot_01_high_res11.jpg

结晶相在决定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性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KLMP成员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副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东方理工大学谷猛教授等研究人员一起对此课题进行实验,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刊载至《Nature Synthesis 》。 研究团队发现,透过控制放电电流密度和截止电压,使用电化学锂离子插层剥离策略,成功实现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相态切换制备。较小的放电电流密度(0.005 A g⁻¹,截止电压0.9 V)能够生成纯半导体2H相WS 2双层结构。与之相反,较大的放电电流密度(0.02 A g⁻¹,截止电压0.7 V)主要生成半金属1T′相WS 2单层结构...
水域系统中的甲基汞透过在水域食物网中的生物累积会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近年来,全球城市附近河流中的甲基汞浓度已上升至令人担忧的水平,然而,这种增加的原因尚不清楚。 SKLMP成员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袁志国教授与中山大学江峰教授团队合作,透过分析全球城市河流中1300多个公开可用的宏基因组,并对中国各地水样本进行实验,展示了污水污染产生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编辑评选为亮点文章。 研究团队发现,污水污染显著增加了全球城市河流中汞甲基化微生物的丰度。这种增加主要归因于污水中大量的活性汞甲基化微生物...
祝贺SKLMP成员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博士,凭借「育养珊瑚校园计划」在11月7日至9日举办的Falling Walls科学峰会上荣获「Falling Walls年度科学突破奖」科学参与类奖项。 香港三面环海,拥有丰富的珊瑚物种多样性,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珊瑚也面临白化威胁。为了更好地保育珊瑚,崔佩怡博士于2018年正式创立外展计划「珊瑚学院Coral Academy」,专注于研究珊瑚的繁育技术,并在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支持下举办了许多公众体验活动,包括2020年开创的「育养珊瑚校园计划」。这个计划将全港中小学转化为珊瑚培育基地...
在科睿唯安(Clarivate)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名单中,全球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的6,636位学者入选。其中,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有6位成员荣获提名,包括香港城市大学的任广禹教授、叶汝全教授、袁志国教授、曾志远教授,以及来自香港大学的张彤教授和张晓玲教授。该名单旨在表彰于科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卓越学术影响力的顶尖学者,他们的多篇论文获征引次数位列全球前1%,充分彰显其对学术研究及知识传播的深远贡献。
NerOcean是由SKLMP成员胡绍燊教授,高志钊教授以及他的副研究员吴志安博士共同创立的初创公司。他们凭借项目「人工青口:全球水域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的新型监测装置」,在2024年HKMA/HKT环球创新奖的「初创之星奖」类别中荣获了社会影响创新奖,并取得了决赛资格。香港管理协会自2022年起开始举办这个奖项,以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作为决赛十强选手之一,NerOcean将于2025年1月与其他九支团队竞争「年度最佳新星」的头衔。 此外,NerOcean还参与了第19届国际环保博览会,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该博览会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
二维材料作为吸附剂,因其广泛暴露的吸附位点,在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方面引起了极大关注。然而,现有的实验研究仍未充分揭示其吸附能力并完全阐释其吸附机制。 SKLMP成员城大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曾志远副教授 (Zhiyuan Zeng) 与SKLMP主任梁美仪教授合作完成了一项实验,并发表至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团队利用合成的金属1T/1T′相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包括MoS 2、WS 2、TaS 2和TiS 2)纳米片,实现了优秀的铅离子去除能力(高达758mg/g),这些纳米片具有大量的活化S化学吸附位点。残留的Pb 2+浓度可以在0...
2024年9月,由中国自主研制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首个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并圆满执行18次下潜任务。 作为本航次的三位香港青年学者代表之一,SKLMP博士后研究员王琪博士第二个下潜,达到了最大深度4700米。王琪博士表示:「很荣幸今年有机会担任港方代表之一,参与了为期45天的2024西太平洋国际深海科考航次。我的研究专注于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某些污染物极其稳定,使其能够透过洋流在全球扩散,并达至深海。今次我有幸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对水深达4700米的深海环境进行考察,并采集了宝贵的底层海水、沉积物以及各类生物样品...
2024年全球海洋清洁活动吸引超过2,000名志愿者,他们从世界各地的海洋和海岸区域清理了近40吨塑料垃圾,然而现实中人类社会每年持续产生约4亿吨的塑料垃圾,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所有成年人的体重总和。 近日,应《Nature》期刊邀请,SKLMP成员香港理工大学金灵助理教授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领域专家发表评述论文《What harmful microbes are lurking in the world's 7 billion tonnes of plastic waste?》,强调塑料污染带来的微生物风险,并提出全球风险应对战略。 塑料废弃物在环境中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生态位,被称为“塑料际...
河口污染是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的主要威胁之一,而药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出现的最重要的新污染物类别之一。为了从全球角度综合分析过去20年河口药物污染水平和风险,本研究审查了26个国家91个河口的239种药物的研究数据。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镇痛药、抗生素和兴奋剂是河口最常见的药物。 19种药物被认定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 药物污染与地区失业率和贫困率相关。 论文以“Occurrenc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pharmaceutical contamination in global Estuaries: 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
结晶相在决定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性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KLMP成员香港城市大学曾志远副教授与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东方理工大学谷猛教授等研究人员一起对此课题进行实验,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刊载至《Nature Synthesis 》。 研究团队发现,透过控制放电电流密度和截止电压,使用电化学锂离子插层剥离策略,成功实现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的相态切换制备。较小的放电电流密度(0.005 A g⁻¹,截止电压0.9 V)能够生成纯半导体2H相WS 2双层结构。与之相反,较大的放电电流密度(0.02 A g⁻¹,截止电压0.7 V)主要生成半金属1T′相WS 2单层结构...
水域系统中的甲基汞透过在水域食物网中的生物累积会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近年来,全球城市附近河流中的甲基汞浓度已上升至令人担忧的水平,然而,这种增加的原因尚不清楚。 SKLMP成员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袁志国教授与中山大学江峰教授团队合作,透过分析全球城市河流中1300多个公开可用的宏基因组,并对中国各地水样本进行实验,展示了污水污染产生的重要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并被编辑评选为亮点文章。 研究团队发现,污水污染显著增加了全球城市河流中汞甲基化微生物的丰度。这种增加主要归因于污水中大量的活性汞甲基化微生物...
祝贺SKLMP成员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博士,凭借「育养珊瑚校园计划」在11月7日至9日举办的Falling Walls科学峰会上荣获「Falling Walls年度科学突破奖」科学参与类奖项。 香港三面环海,拥有丰富的珊瑚物种多样性,但近年来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珊瑚也面临白化威胁。为了更好地保育珊瑚,崔佩怡博士于2018年正式创立外展计划「珊瑚学院Coral Academy」,专注于研究珊瑚的繁育技术,并在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支持下举办了许多公众体验活动,包括2020年开创的「育养珊瑚校园计划」。这个计划将全港中小学转化为珊瑚培育基地...

WE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 protect the event marine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