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參觀展覽,請按此登記。

絲織繁華:從中國到歐洲之路

絲綢藝術(養蠶業)於公元前 8,500 年在中國出現,並在隨後的幾千年間,成為重要的金融產業。中國農民養蠶和種植桑樹,而匠人和婦女則編織及刺繡閃閃生輝的彩布。絲綢價值之高,甚至用於支付,如 同黃金。雖然養蠶技術被視為機密,但到公元三世紀,中國相鄰國家已掌握絲綢生產技術,而印度則發 展出自己的絲綢編織傳統。在歐洲,意大利在中世紀時期首先學會養蠶,而數個世紀之後,法國亦得到 養蠶技術。通過技術及藝術創新,這兩個國家主導了歐洲絲綢市場,與此同時,中國絲綢仍是皇室和貴 族的奢侈品。中國絲綢聞名遐邇,在十九世紀時,中國早期的貿易路線因而得名絲綢之路。

絲綢的經濟地位舉足輕重,而其文化、政治、技術和宗教意義亦然。布料的設計和用途揭示藝術、貿易、時尚和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亦呈現了深遠的跨文化影響。本展覽包羅超過一百件來自中國、印度、意大利及法國的絲綢服裝、飾物及陳設,為中國絲綢製作及其海外影響,提供了難得的概覽。同樣重要的是,展覽亦展示歐洲製絲業者如何改進中國的製作方法及藝術風格,進而在二十世紀影響中國的絲綢織造。從當代的絲綢作品中,足見絲綢時至今日,仍然魅力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