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到十六世紀末(明朝),絲綢具有類似貨幣或黃金的功能。家庭根據其農民或織工的官方身分,以穀物或絲綢繳稅,然而,即使農民也經常以絲綢付稅,而非穀物。從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開始,政府為控制絲綢質素,制定了重量、顏色、尺寸和編織的標準。


最早的絲織品非常樸實,極其量只有非常簡單的幾何圖案。不久,到了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工匠已經能夠編織和製作多彩的絲綢。在公元前五至四世紀,引入手工提花織機之後,工匠開始能夠生 產極之複雜的圖案設計。通常,這些奢華的布料並不會製成服裝,而是家具裝飾和個人物品。然而,在 唐朝(西元618-905 年),漢族菁英受穿著絲綢服飾的遊牧民族影響,亦開始用絲綢製作衣服。

 

Amber_S04_image01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Amber_S04_image02_index.jpg

纏絲

動態捕捉:藝媒研製
太極演出者:林小梅

蠶蛹吐絲、作繭自縛。人們在採集蠶繭後,會把絲從繭中抽出,纏繞在滾動的線軸中,收集後,再以織布機編織成美麗柔韌的絲綢。
在太極功夫中,也有用蠶絲纏繞去形容運功和交手的法門,即所謂纏絲也。纏絲者,以發自丹田的內勁,經過腰跨的螺旋運轉,帶動四肢和全身運動起來,再以陰陽虛實互轉的交替和畫圈成圓的法則,把對手困於猶如以絲作成的蠶繭裏,以柔克剛,使對手被制及捆縛於連綿不斷的纏絲勁中,令對手的反抗和動彈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