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引言
兵器和盔甲(兵甲)通常都被人們用狹隘的戰爭視角來審視,定義為主要是戰鬥和防禦的工具。然而,兵甲
的實質意義超越戰場、非同凡響,在不同國家的文化、社會和政治背景中,作為影響深遠的權力象徵。從
北非到東南亞,禮儀兵器和盔甲都是尊貴的器物,具有多重功能,遠遠超過它們在戰爭中的實際用途。
是次展覽史無前例地包羅近二百件跨越地域、文化、社區、宗教、歷史和時期的禮儀兵器和盔甲。從身
份地位的標記到作為宗教崇拜的器具,是次展覽盡顯兵甲的重要性。展品來自備受推崇的私人和本地
公共收藏,包括著名的夢蝶軒和曾在齋借出的多件精美藏品。這些展品不但揭示了超越戰場使用的兵
器和盔甲之恆久意義,並編織出跨越廣大地域、文化所體現的共同傳統、歷史和傳奇。
展覽體現了禮儀兵甲的非凡工藝、專業技術和革新設計,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禮儀兵器和盔
甲的概念,及其與軍事武器的比照。第二部分為視覺詞彙,展示各種禮儀兵器的多款裝飾技術。第三
部分則按地理再細分成七個區域:土耳其和高加索、北非和阿拉伯半島、印度和斯里蘭卡、喜馬拉雅、
中國、日本、東南亞。最後第四部分題為「向東觀望」,探討貿易、征服和殖民主義如何促使東西方禮儀
兵甲製作的相互影響。
此外,本次展覽亦強調跨學科研究方法,透過展示香港城市大學跨部門合作研究不同地域的禮儀兵甲,
體現了藝術、技術和科學的互動。展覽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媒體、元宇宙和活動影像,以至演算法
在媒體藝術中的應用,及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特定兵器進行科學分析,並以多光譜成像(MSI)研究
紫光閣功臣像,以獨特方式將藝術、科學和技術相互融合。
此開創性展覽揭示了禮儀兵甲的精義,突顯它們並非純粹的功能性器物,而是文化、社會、政治或身份
認同的重要象徵。這些匠心獨運、裝飾華麗的兵器,活靈活現地訴說著跨越各大洲和多個世紀的故事,
反映出其作為武器及身份地位象徵的「一體兩面」的功能,並透過在技藝、靈性與外交上的共同傳統,
連結不同的社會。這次展覽誠邀觀眾以藝術、科學及科技的視角,欣賞這些卓越超凡的禮儀兵甲是如何
被定位為身份、美感及人類創造力的恆久象徵。
Kastane(卡斯坦劍)及劍鞘 |
Kris(格里斯劍)及劍鞘 |
Khanjar(匕首)
|
Khet kuga(工具組件)及火燫
|
|
|
---|---|
臂甲 |
匕首及刀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