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翠儀在1992 年入讀香港城市理工學院(學院其後於1994 年升格為大學,正式更名為香港城市大學,亦稱城大),那時她未曾想到,自己在逾25 年過後,仍深受當年的導師啟發。她作為資深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敬佩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導師的敬業樂業的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方翠儀說:「我的老師對教學都很有熱誠,會盡力幫助我們明白各種理論和實際應用方法。他們的教導也影響了我自己的教學方式,可謂薪火相傳。」當年,她在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後來易名為翻譯及語言學系)攻讀翻譯及傳譯學士學位課程,自1995 年畢業後,便受訓成為英語教師。
現為屯門路德會呂祥光中學校長的方翠儀仍然清楚記得,在YouTube 尚未面世亦鮮有錄像教材的那個年代,她在城大的一位導師把前一晚電視播出的新聞發佈會錄製下來,作為翌日傳譯課堂的教學素材。她在高中時是理科生,後來受到城大一名英國文學老師啟蒙,認識到詩歌之美,並鼓勵她培養對語言的敏銳觸覺,這使她終身受用。她更要感謝畢業專題研習的指導老師,示範如何在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保持靈活發揮空間及加入自己的見解。
方翠儀說:「我明白身為老師,必須靈活多變地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我設計了一些課堂為本的教材,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當然,老師需要遵循特定的教學指引,但同時也有很多方法傳遞所教授的內容。」
她認為教育工作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幫助青年人建立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
她說:「我以前在一所組別較低的中學教書(這些中學錄取學業表現較遜色的學生),許多學生出身於貧困家庭,沒有機會繼續升讀大學。我嘗試以身作則,表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積極態度,熱愛生命。」
方翠儀在路德會呂祥光中學任教13 年後,於2017 年晉升為校長,繼續履行使命,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學懂各種技能,以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除透過宗教課讓學生學習愛與忍耐之外,她還鼓勵學生多參與培養終身技能的活動。
「我在城大經歷了不同的嶄新體驗,例如籌組公開論壇,建立許多重要技能,因此我也希望學生透過參加不同活動,能夠變得更有自信、更富創造力,更善於解決問題,更懂與別人溝通。」方翠儀如此期許。
方翠儀不僅鼓勵學生參與籌辦運動會、製作刊物等校內活動,還致力安排學生參加領袖課程、交流計劃、社區服務等,獲取不曾有過的經驗。而在校內推行這些計劃,往往會加重老師的工作量,故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
方翠儀說:「身為校長,執行計劃是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她認為,要與老師並肩作戰,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她會定期跟老師會面,聽取意見,亦會就如何分配教學資源,向老師詳細解釋當中的理據。
她補充:「我向他們解釋,為了學校的整體發展,不一定能滿足個別科目的各種需求。我很感恩有一支願意跟我通力合作的教職員團隊,為學生的福祉不斷出謀獻策。每當看到學生有進步時,我們都倍感鼓舞。」
方翠儀表示,她身為校長,必須保持思想開明,樂於接受挑戰。她會跟其他師生閱讀相同的書籍,以便瞭解他們可能面對的難題。
方翠儀說:「世界不斷轉變,我必須有順應的能力,並協助我的團隊適應各種變化。」
「舉例說,在現今的數碼世界裏,我們應怎樣調整課程大綱與教學方式?或者,當年輕人需要面對愈來愈多政治議題時,我們應該怎樣引導他們呢?」
同樣,方翠儀也建議人文社會科學院的學生作好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批判思維,以便在不同情況下都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方翠儀說:「我們的生活充斥着大量資訊,但你能夠分辨孰是孰非嗎?例如不少人都使用電子支付系統,卻沒有注意到相關的隱私問題。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例子。我們的下一代在人生和事業發展中將會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因此需要培養出正確價值判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