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截然不同的環境生活,是開拓全球視野的最佳途徑之一。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致力為學生提供走出香港、面向世界的機會,讓他們參加有益的文化及語言課程,推薦他們出席國際會議,安排學生到合作院校進行暑期學習及社區服務,形形色色,豐富精采。
獲城大及學院資助的「文化及語言沉浸課程」,特別受有意在英語國家磨練語言技能的學生歡迎。學院與英美院校合作提供文化及語言密集課程,就讀一至三年級的本科生均可參加,而今年可供選擇的目的地,包括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和謝菲爾德大學。
各院校提供的課程有不同主題,涵蓋英國文化、人文學科和科技的現代趨勢等,為期四星期,期間學生入住校園宿舍或當地接待家庭。「文化及語言沉浸課程」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學生除了參加語言課堂和文化遊學外,還可在合作院校的教員指導下進行社區或研究項目,讓他們與當地社區緊密聯繫。
暑假後升讀三年級的中文及歷史學系學生張梓君(Katie)是本年「文化及語言沉浸課程」的參加者,幾乎整個七月都在赫特福德學院度過。她期望提升英語水平,尤其口語和寫作能力。她出發離港前表示:「課程着重增進學生的語言技能和全球文化意識,這正是我上大學的目標之一。」她也渴望能探索英國與香港之間的文化差異,並與當地及國際學生交朋結友。
九月起修讀亞洲及國際學系四年級的陳溢騫(Samuel),則透過學院的「海外暑期學校交流計劃」前往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參加一項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國際暑期課程。他說:「我將來想到外國攻讀碩士學位,所以今年夏天先嘗試在外國學習和生活,好在負笈海外之前獲得實際經驗。」
Samuel 因應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及對歷史的濃厚興趣,在多個學術水平嚴謹的課程中,選修了「偉大的首相」和「世界管理:國際政治與全球秩序」。他表示:「學分轉移是參加這個計劃的另一誘因。」
今年,人文社會科學院首度提名學生參加哈佛大學的「世界文學研究所」。活動為期四星期,由研討會、座談會、特邀嘉賓演講、小組會議及討論組成,當中研討會和座談會為必須出席環節,要求參加者在出發前作充足準備。
張煦悅(Celeste)將成為英文系三年級學生,她醉心文學,尤其歌德文學和日本當代文學。她是獲推薦參加「世界文學研究所」的兩名學生之一,出席了「科幻小說與漫想行星特徵」和「世界文學與世界電影的本地化進程」研究會、一場關於前現代文學的座談會,以及一些文化和社交活動。活動讓她有機會結識社會文化背景迥異的人,培養全面的世界觀,成為她追尋知識和智慧的養分。她說:「我希望成為一個積極主動、充滿好奇心的學習者,不害怕提出問題或表達個人觀點。」
今年四月,12 名主修應用社會學、犯罪學、心理學和社會工作的本科生,前往英國威爾斯首府卡迪夫,參加「英國本科生學術研究會議」(British Conference onUndergraduate Research)。是次旅程獲城大發展處和學務副校長室贊助,除了一般交流外,其中10 名學生還向其他與會者分享與老師合力進行的原創研究成果。
本學年,城大的捐款基金也支持了學院的社區參與項目,包括「國際社區服務學習計劃」和「第25 屆IAVE 國際志工大會」,前者讓學生在六月前往緬甸進行義工實習,後者是去年10 月在德國舉辦的國際會議,主題是探討全球義工服務所面對的挑戰,有八名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學生參加。
這些國際活動旨在幫助學生培養全球公民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