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以英語演好角色

英語教授運用戲劇鼓勵語言學習

Peter JORDAN 博士榮獲城大2018 年「創新教學獎」,他透過戲劇鼓勵學生從容學習英語,讓他們能消除接觸英語時的焦慮。

Peter 所教授的課程有個共通之處,他解釋:「首要目的是尋覓新穎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情況下運用英語。」

他謙虛地表示,獲獎或許是歸因於其互動教學。「其實我不太擅長單向講課的授課模式。我希望得到回應,同時我也不斷推動大家給予回應。」

Peter 執教的「英語演變」(English on the Move) 課程,重點是研究英語作為國際語言的發展,他亦教授「流行音樂和社交生活」(Popular Music and Social Life) 課程,這些課程都鼓勵學生把握表達自己的機會。與傳統課堂截然不同的,或許是與戲劇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可在公開演講、角色扮演和表演環節中積極運用英語技能。他解釋:「學生可學習對話或即興表演的技巧,我們有很多即興表演練習,但重點都是以戲劇方式運用英語。」

他解釋:「學生可學習對話或即興表演的技巧,我們有很多即興表演練習,但重點都是以戲劇方式運用英語。」

Peter 認為在課堂上使用面具能反映現實生活,他指出:「我們在各行各業中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情況對他如是,對所有人亦如是。Peter 表示,在課堂上飾演權威角色的他,跟閒暇時的他判若兩人,他續說:「因此,角色扮演不一定是虛偽、可怕或具挑戰性的。」

本學期,Peter 戲劇工作坊的學生計劃重演1946 年於香港進行的一場有關叛國罪名的審訊。此案中,技工George Wong 被指與日本人勾,犯上背叛英國王室的罪名,案件引起不少爭議。

Peter 說:「我們演出的是紀錄片劇場版,當中會運用新聞、審訊報告和一些供詞。」這次演出,籌劃者要為超過30 名有意出演的學生安排角色。他續說:「此劇將在我們的多媒體劇院上演,我們正計劃在一間國際學校演出,希望有更多學校願意和我們合作。」

曾參與 Peter「 Museum 活化戲劇」項目的學生在 2015年首屆人文社會科學院「重探索求創新課程」大賽(本科生團體組)中勝出,可見他的教學法備受認同。

與眾不同的經歷和技巧不僅賦予Peter 獨特的教學風格,更令他能以更大的同理心對待學生。Peter 在香港出生,並在此度過愉快的童年,成長後,他展開其演藝事業,並曾在一些非英語國家工作。他說:「我曾在一個威尼斯劇團擔任全職演員,並在英國和意大利有多年演出經驗。」


學生可學習對話或即興表演的技巧,我們有很多即興表演練習,但重點都是以戲劇方式運用英語Peter JORDAN博士

Peter 在一次香港藝術節演出後,萌生回港定居的念頭,接着在2014 年加入城大的教學團隊。

他表示,能夠為學生締造安然和互相尊重的環境,讓他們能暢抒己見,表達自己,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我不會容許學生嘲笑別人,亦不會容許學生於課堂上不專心學習。」

然而,他認為本地文化規範往往窒礙語言學習。「沒有人會希望遇上尷尬場面或口出蠢話而被人嘲笑,普遍而言,在香港或其他亞洲國家,人們一般較害怕出醜。」勇於冒險和初嘗失敗是學習的必經階段,Peter 說:「因此,我希望以身作則,跟學生分享對某些事情的看法,當有錯誤時我會承認,然後跟學生說,既然老師能做到,那麼你們也應可暢所欲言。」

他認為,學生積極參與,自然會樂在其中。學生以漸進方式學習,先在小組及大組發言,然後才單獨向全班同學發表,這能逐步加強其信心。

每位報讀其課程的學生都知道,Peter 期望學生為課程付出,通常是表演或角色扮演,但若在試驗期內發現課程不適合自己,學生仍可選擇退選。

他說:「對學生來說,課室是理想的實驗場地,可讓他們嘗試新事物。」說外語跟演戲一樣,專注而放鬆是成功的關鍵。「若能放鬆心情,有自己的想法,自然就能駕馭你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