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科技洪流下的社會心理分析

通訊科技的社會心理研究經常引用金褀峻博士的見解,而這位學院的新晉研究學者得獎者已經開始部署進一步擴散其研究結果

研究員總會以「最新發現」形容自己的研究,而對城大媒體與傳播系金褀峻博士的研究而言,這絕對是名副其實。

現今世代,人類與科技漸漸變得密不可分,金博士集中研究箇中所衍生的社會心理影響,尤其是大量使用智能手機、社交媒體、智能手錶及物聯網隨之而來的演變過程和後果。

廣泛而言,該研究探討人類如何回應各種「預設用途」—當中包含各種模式、媒介、互動或瀏覽行為,這都是使用數碼媒體不可或缺的部分。

具體來說,就是探究這些預設用途如何在科技輔助通訊中影響行為及心理發展。

在研究過程中,金博士提出理論建構,以瞭解及解釋人類與最新科技(如穿戴式裝置)的互動如何逐步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甚至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金博士說:「真正的創新並不在於內容或資訊,而是科技帶給用家的便利及不同互動形式。簡單來說,這些科技正在推動嶄新互動形式,重塑溝通的本質。」

一方面,金博士研究一些如屏幕大小及形狀等特徵,以及預錄指示與標準設定所採用的聲音和音調,如何影響用家的觀感。

「如果以男聲報告天氣或股市,傳達效果會較好;如要報告娛樂新聞,則以女聲報告的效果較好。其實這種差別早已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出現,但我的研究是着力探討不同媒體平台所帶來的影響。那麼,我們就可以採用這些理論,將人類溝通的傳統常態與基本結構,應用在人類與電腦的互動上。」

另一方面,他亦研究電腦及智能手機逐漸被視為「社會角色」的原因。人們在使用這些裝置時,馬上視之為「社交現身方式」,跟從規範的指引與其他人交流。這些行為令人想到這些新科技會否造成更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在社會心理學的範疇。

金博士表示:「現今,我們處身於數碼科技普及的世界,我認為,除非我們可以完全脫離科技發展,否則,這種趨勢無可避免,但我們仍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

他強調,他的研究基本上是跨學科的,主要受人與電腦互動及通訊領域的見解及理論啟發,並與設計、工程、心理學、社會學及資訊系統等學科密切相關。

因此,他的研究結果及觀點讓不同學科的學生及其他研究員獲益良多,亦為設計、編寫程式及推廣嶄新通訊科技的專業人士提供實務指引。

金博士在首爾土生土長,曾於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市入讀寄宿學校,並於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完成心理學及媒體研究學士學位課程。

回到南韓後,他任職於非牟利機構,亦曾擔任大學行政工作,後來被派到當時新成立的互動科學及設計工程學系,主要負責招聘美國知名教授及世界著名的通訊學學者。

他的能力深受青睞,獲邀轉變發展路向,並修讀了博士學位課程。

「每當最新的iPhone 科技出現時,我總是最先使用,但也開始問自己,這些新的特點和華麗功能是否真的那麼重要,會否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我想從人與電腦互動的角度去探討這個題目。」

金博士完成博士學位後成為大學教授,兩年後的2016年,他轉往城大,累積了更多的國際經驗。他現在將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和研究項目結合起來。有些研究項目是從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取得靈感,亦有與學生緊密合作而得到成果。

最近,金博士研究以不同聲音操控家居一系列物聯網裝置,他說:「任何研究論文的題目都必須切合時宜,也是重要的議題。現時,由於物聯網裝置不斷收集資料,因此,私隱是一項重要議題,我的研究亦正拓展至這個領域。」

金博士在其領域是著作量最為豐富的學者,他已發表逾70 篇由同業評審的研究文章,許多關於通訊科技的社會及心理影響的重要研究不時引用他的意見。

金博士的研究具原創性、緊貼新趨勢,因此於2018 年3 月獲得人文社會科學院新晉研究學者獎。他打算用部分獎金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到香港演講和舉辦研討會,剩餘的獎金則用來支付旅費,讓他到海外研討會發表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