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琥珀
在丹麥和德國,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即大約公元前四萬到一萬年,經已有使用琥珀。在拉脫維亞,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約公元前4100年)經加工的琥珀保留至今。 波羅的海的人民甚早開始進行琥珀貿易,而琥珀大約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在中國出現,它被視為香料,更被視為寶石。漢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 年)只有少量琥珀存世,它們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墓地出土,反映貿易對當地的影響。它帶來異國的珍奇物品,而並非令人真正欣賞琥珀。直到中國北方受遊牧王國影響,尤其是契丹人建立的遼代(916年–1125年),琥珀才成為備受推崇的藝術物料。
琥珀珠子或鈕扣
公元前3400年–2300年直徑3.6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琥珀項鏈
公元三世紀珠子:直徑0.5–1.3厘米×長0.3–1厘米
最大的吊墜:長2.3厘米×闊1.9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雙鈕扣
公元前800年–500年琥珀
高1.5厘米×長2.0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人形吊墜
公元前2300年–1800年琥珀
高5.7厘米×長3.4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琥珀及玻璃項鏈
公元四世紀直徑0.6–0.3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琥珀珠子
公元三至四世紀直徑0.8–3.6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琥珀吊墜
五至六世紀高4.2厘米×長3.5厘米
拉脫維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品
臥熊墜飾
遼 (公元916年-1125年)琥珀
高2.5厘米×長4.2厘米×寬2.5厘米
夢蝶軒藏
臥獅珮一組三件
東漢 (公元25年-220年)琥珀
最大者:高2厘米×寬3厘米
夢蝶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