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學者以機器學習檢測加拿大疫情期間患「嚴重孤獨感」風險因素
因應疫情實施的公共衞生措施,例如社交距離和居家令,雖然成功減少新冠病毒傳播,卻可能加劇之前已存在的心理精神健康挑戰,包括疫情前已經存在的主要公共衞生問題之一:孤獨感。
根據一項發表在精神病學領域學術期刊《情感障礙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加拿大全國研究估算,該國34.7%人口,即每三名加拿大人中就有一人,在2021年1月當地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時感到極度孤獨。這個加拿大人感到孤獨的估算,遠高於世界其他地方於疫情期間的統計(14% – 27%)。
該論文唯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林珅博士說:「這個令人憂慮的數字,意味著加拿大因疫情而封城期間,極度孤獨感普遍存在。」林博士在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完成博士學位時進行這項研究。「這或許因為通常能調適壓力的日常社交活動受到干擾,以及加拿大許多省份實施的封鎖措施造成強烈社交孤立。」
該研究根據加拿大觀點調查系列(Canadian Perspective Survey Series)在2021年1月25至31日(加拿大第二波疫情期間)收集、具人口代表性的數據,採用「分類與迴歸樹」(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建模這種機器學習方法,在3,772名受訪者中,探索與檢測由已標準化的UCLA孤獨量表三項指標(UCLA 3-item loneliness scale)測量孤獨症狀的人口分佈規律以及其風險因素。CART演算法發現,移民人口中因新冠疫情導致工作就業不穩的弱勢群體,例如由於企業倒閉,裁員或者因新冠確診而缺勤的移民,是加拿大當前社會中罹患極度孤獨感風險最高的一群。
「在疫情爆發前,移民特別容易感受孤立和孤獨並不奇怪。因為他們在新環境中定居,可能面對各種移民後的壓力,例如語言障礙、社交網絡縮小和社區歸屬感降低。」林博士補充說:「最讓我感觸的是,我的研究發現,移民人口在疫情期間因為本身的移民身份和工作不穩,而面臨雙重的孤獨風險。」
根據林博士的研究結果,在控制社會人口因素等干擾因子後,疫情期間工作不穩的人,感到極度孤獨的機率,是工作穩定人士的兩倍。而在工作不穩定的人當中,移民人口出現孤獨的情況,遠高於加拿大本地出生的居民(86.2 % 對比48.7 %)。
「新冠疫情確實令移民更容易感到孤獨。可能因為移民到加拿大的人,大多從事低薪、低技術的不穩定工作,例如需要與民眾廣泛接觸的零售職位、清潔工或收銀員。因此,工作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也隨之帶來就業不安全感。」林博士說。
此外,林博士的研究再次確認了數個過往一直存在的孤獨感高危人群,包括青少年、女性、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獨居人士、社交圈子狹窄(少於三人)的人士、酒精過度攝入者以及過去一個月曾使用大麻的人。
他的研究也顯示,與沒有感到孤獨的加拿大人相比,極度孤獨的人向心理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尋求治療的可能性,高1.7倍;就精神健康憂慮尋求非正式支援的可能性,高1.5倍;但同時,其心理精神健康需求未能滿足的可能性,高1.8倍。
林博士說:「我的這項研究進一步闡明︰加拿大及發達地區其他移民接收國建立一個公平的心理精神健康護理系統,對於應對新冠疫情後的社會復甦,十分重要。在基層醫療層面,臨床醫生以及心理健康護理人員,應在日常檢查病人時,及時評估病人的孤獨症狀。在社區層面,社會服務機構應針對容易孤獨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移民人口與社會弱勢群體,制定預防和干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