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動未來- 科創「主攻手」帶領體育教學革新

跡動未來創辦人王宇帆跡動未來創辦人王宇帆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機械及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畢業生王宇帆於2018年成立跡動未來科技有限公司(AI Motion Sports Limited),以城大及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研發的傳感器技術為基礎,研發了基於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的青少年體育教育和運動管理SaaS平台。整套系統結合了可穿戴的智能硬件設備、無線數據收集技術、雲端人工智能算法和機器學習,可監察、記錄並分析青少年運動過程中的數據,為學校、老師、教練、家長和學生提供詳盡和即時的報告,目標是提升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管理和評估效率。

跡動未來最初獲得城大「創意種子計劃」(SEEDS)、「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以及香港科技園科技創業培育計劃(Incu-Tech)的資助,再獲美國矽谷風險投資基金SOSV、英國Entrepreneur First投資基金和國內基金融資。公司至今擁有30多項專利及軟件著作權。跡動未來早前憑SaaS平台,於2021年網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金奬。公司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人體動作捕捉系統在2018年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上被評為「十大科創項目」,而公司在2019年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獲得「最具潛力科技企業獎」。

跡動未來現有18名員工,除了在香港科學園設有實驗室,亦到深圳展開業務,獲得深圳天使母基金與國宏嘉信合作設立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圳創業的專項子基金支持,完成數百萬資金的天使輪融資。他們早前亦進一步到四川省成都發展,並與城大成都研究院於2020年建立了「物聯網與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聯合實驗室」,由王宇帆擔任負責人。

既是曾奪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冠軍的排球健將,又是掌握傳感通訊技術的科研專才,城大博士畢業生王宇帆將自己最擅長的兩個領域結合成立科創企業,目標是推動國內體育教學的革新,亦踏上提升自我的旅程。

王宇帆打了14年排球,位置是主攻手,2011年協助球隊奪得中國大學生排球協會(CUVA)全國冠軍,來到城大亦有參加大專盃,先後兩次奪標。他是城大機械工程學系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李文榮教授的門生,讀博士課程期間專門研究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以及基於MEMS傳感器(即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的動作捕捉和姿態識別技術,曾在物聯網領域國際頂級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發表論文。畢業後創立的跡動未來,實際上是將他的博士論文,在國內青少年K12(幼兒園、小學、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上予以實踐。

跡動未來研發的「基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青少年體育教育與管理SaaS平台」於2021年網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圖為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左八)、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左九)與城大得獎者出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的嘉許禮,王宇帆當年的博士導師李文榮教授(右二)亦有代表他出席。
跡動未來研發的「基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青少年體育教育與管理SaaS平台」於2021年網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圖為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左八)、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教授(左九)與城大得獎者出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的嘉許禮,王宇帆當年的博士導師李文榮教授(右二)亦有代表他出席。

「國內每位體育老師要教4至6班,每班有50至60個學生,老師難以有效評估每個學生的訓練效果,收集整理數據亦繁瑣費時。此外,挑選人材也是問題,尤其是球類等團隊運動,要科學客觀比較各人表現相對困難,令體育教學數據化長期備受忽視。」王宇帆特別關注體育教學的不足之處,希望運用自己所長,為熱愛的領域帶來改變。

王宇帆讀博士課程期間專門研究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以及基於MEMS傳感器的動作捕捉和姿態識別技術,跡動未來實際上是將他的論文實踐出來。
王宇帆讀博士課程期間專門研究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以及基於MEMS傳感器的動作捕捉和姿態識別技術,跡動未來實際上是將他的論文實踐出來。

商場如球場,除了依仗天賦和努力,也得靠天時地利人和。跡動未來的產品技術都是從城大與中國科學院機器人學聯合實驗室裡走出來,在公司創始初期,便得到了城大的專利授權,用於技術轉化。王宇帆自覺幸運,對傳感器技術發展極之熟悉的李教授,向他指出技術「拐點」的出現,使他得以捕捉巿場機遇。

所謂的「拐點」,他解釋說︰「我們項目的概念十多年前已經在美國出現,但當時的傳感技術功耗高、通信延時大,傳感器成本也很高,導致傳感器技術無法商業化,但隨著科技上的突破,例如計算機運算速度大大提升,令相關技術得以商業化落地。與此同時,現今孩子愛玩手機遊戲,缺乏運動,肥胖率高,新冠肺炎疫情亦使他們無奈待在家裡;而國家對青少年體育教學亦越見重視,致力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模式,這些都造就了我們發展的機遇。」

當教育信息化已在其他科目裡推展,但體育科一直滯後,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操場的環境較課室相對複雜。王宇帆分析說,跡動未來成功在三項技術上取得突破,正好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源自城大的基於傳感器機器學習算法融合技術,舉例來說,跡動未來設計的應用程式能即時捕捉和識別籃球投籃等動行,評估姿勢是否正確,有助減低受傷風險;第二是多通訊連結,以往同一時間使用太多無線設備會出現互相干擾的情況,建立發射站等傳統方案對學校來說成本太高,跡動未來的創新技術則能偵測碰撞,減少延誤,並增加連接的速度、距離和穩定性,計算的精確程度更達毫秒值;第三是將傳感器的體積縮小,做到僅9毫米大,可裝設在不同的運動器材中。

跡動未來的產品著重分析青少年運動過程中的數據,為學校、老師、教練、家長和學生提供詳盡和即時的報告。
跡動未來的產品著重分析青少年運動過程中的數據,為學校、老師、教練、家長和學生提供詳盡和即時的報告。

體育教育主要是培訓學生的體能和技能,跡動未來目前的系統主要針對前者,包括學生的協調、敏捷、力量、平衡和速度五方面,未來的科研方向將會應用針對不同運動的機器學習算法和姿態識別技術,來協助學生運動技能的評估。此外,除了為學校提供科學化的解決方案,跡動未來也會跟體育培訓機構合作加強其競爭力。

王宇帆畢業後,曾獲互聯網巨頭招聘,亦可選擇留在大學做科研和教學,但他還是決定放手一搏。「其實我一開始時怕創業,100間公司99間都會失敗收場。在大公司上班肯定比較舒適,開一間公司則什麼都要懂,財務、法律、融資、巿場營銷等等,每一天都會遇到新的問題,走的路也比較艱難。」王宇帆說得坦白。

運動員的訓練為王宇帆在創業路途上做好準備,他相信HK Tech 300計劃會是有志創業的同學和年輕人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準備平台,去面對創業路上的各種挑戰。

運動員和創業者都善於溝通,學習能力強,講求毅力,心態樂觀。」昔日的主攻手,今日在商場上一樣目標明確、全力以赴,而球場上經常面對成敗,亦讓他視創業為自身成長的過程。「最終成功與否,就順其自然吧!

(2021年6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