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Video Competition Highlights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A 1st Runner Up - A World of Connection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A Merit - CityU COM Adventure - An Immersive News Production Journey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A Merit - Community Impact as the Inspiring Educator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A Winner - Crafting Tomorrow's Innovators Today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1st Runner Up - Artificial Buddy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2nd Runner Up - 我,們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Merit - How Innovation Changed my Life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Merit - 一心轉學記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Merit - 我們眼中的城大
Video Competition - Group B Winner - 創科教育成就夢想
Date: 22.10.2024https://www.cityu.edu.hk/com
Date: 06.05.2024https://www.cityu.edu.hk/com
紀錄片《香港龍舟之西人始祖》以香港龍舟為主題,講述了燈塔守花維路幫助水上人融入陸上生活並推動舉辦第一屆香港國際龍舟大賽的故事。香港是最早舉辦國際龍舟賽的城市,其背後的關鍵人物是燈塔守花維路。花維路的家族來自歐洲,他在香港出生長大。他先後在橫瀾島燈塔、青洲燈塔服役,並與香港水上人結下深厚情誼。水上人是香港的原住民,在香港開埠前就在此地。在20世紀高速發展的香港,習慣漁獵生活的水上人難以融入陸上社會,淪為社會最底層。作為燈塔守的花維路,畢其一生幫助水上人融入陸上社會,通過龍舟競渡幫助水上人重拾信心。因此,花維路被譽為“漁民之父”。在香港,龍舟競渡本是水上人的傳統運動,並不被大眾所知,在花維路的推動下,越來越多不同膚色的人參與到龍舟競渡中來,香港龍舟也逐漸走向國際化。紀錄片橫跨五個月,記錄了2023年香港大潭篤龍舟賽、荃灣龍舟賽、東區龍舟賽、香港國際龍舟賽四次大型賽事,以及漁民拜神、醒龍等傳統祭祀活動。紀錄片團隊專訪花維路的女兒花嘉蓮、漁民周根帶,拍攝地包括柴灣漁民會、赤柱漁民會、石澳天后廟等地。 該片以龍舟為切入點,展示了香港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的碰撞,講述了這段漁民與燈塔守之間的水上佳話。比例:16:9語言 / 字幕:普通話/中英文字幕片長 10分鐘發行人:香港城市大學燈塔古蹟保育研習實踐項目(LHRC)監製:何舟(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製片人:景祥祜(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攝影:陳屹然、陳可、彭錦峰、李曉萌、劉思熳、葛傳睿、唐静琳(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導演:陳屹然(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字幕:陳可、唐静琳(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編劇:唐静琳、李曉萌(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轉譯:陳可、唐静琳(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剪輯:陳屹然、葛傳睿(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調色:彭錦峰(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普通話配音:劉鑒嶠學術顧問:黃天文獻蒐集與考據:王瑋樂銘謝單位:中國國情研習促進會(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柴灣漁民娛樂會大潭篤水陸居民聯誼會赤柱漁民娛樂會屯門青山灣合意堂Stormy Dragons特別鳴謝:梁慧中、盧秀玲、花雅各、花嘉蓮、花嘉詩、花懿露、薛英傑、薛英齊、周根帶、黎添、黎永洪、黃根仔、鄭錦輝、鄭牛根、黎志強、陳英麟、金耀基、凌友詩、劉美君、揭春雨、向建國、莊厚明、何孟澈、李潔貞、梁清娟、張一木、何浚希、孫毓航、姚懿玲、徐在玄
影片簡介:這部影片聚焦於日本本州最西南角的長崎,展示了長崎的三座燈塔 -- 五島常燈鼻、伊王島燈塔和大瀨崎燈塔。常燈鼻燈塔,一座典型的日本傳統石塔式燈塔,建於1846年,坐落在長崎縣離島的福江港口,與福江藩主五島氏家族福江石田城堡有著深厚的歷史聯繫。伊王島燈塔位於長崎港灣最南端,於1871年正式投入使用,它是全日本第一個採用西式鐵制六邊形設計的燈塔,由英國工程師理查德·亨利·布倫頓設計,標誌著日本燈塔設計的一次重要轉變。而福江島最西南端的大瀨崎燈塔則建於1879年,它擁有卓越的照明能力,被譽為日本最明亮的燈塔,燈塔所在的大瀨崎斷崖也是七至八世紀往來於中國遣唐使船上的日本人最後或最初看到家鄉的地方。這些燈塔是文化、歷史和技術的交匯點,見證了數百年來日本海上貿易的崛起,以蘭學為濫觴西學東漸的現代化發展歷程,以及富國強兵後發起侵略戰爭後所招致的毀滅性打擊。LHRC項目組在2023年專程到日本長崎進行拍攝,我們看到這三座燈塔不僅作為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記錄著東方與西方之間的交流、貿易和文化傳播,也見證了日本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對日本的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例:16:9語言 / 字幕:中文普通話片長 :23分43秒製作團隊:導演:何舟(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製片人:景祥祜(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監製:何舟(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攝影&文案&剪輯:何舟、夏思雨、李仲茵、李曉萌、宋佳孺、劉思熳、黃小涵、(香港城市大學傳播與媒體學系)普通話配音:劉鑒嶠製片助理:王瑋樂銘謝單位:新聞教育基金會株式會社kiipl&nap(キプランドナップ)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黃天(香港城市大學燈塔古跡保育專案中西海事交通史顧問)
Video introduction to the BRIDGE Project
Date: 24.02.2023https://www.cityu.edu.hk/com
Date: 17.02.2023https://www.cityu.edu.hk/com
Date: 31.01.2023https://www.cityu.edu.hk/com
Date: 30.12.2022https://www.cityu.edu.hk/com
Date: 25.11.2022https://www.cityu.edu.hk/com
Online Symposium: Celebrat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Agenda-setting Theory Where Have We Been and Where Are We HeadingSpeaker(s): Prof. Maxwell E. McCombs, Prof. David H. Weaver, Prof. Jonathan J. H. Zhu, Prof. James W. Dearing and Prof. Tai-Quan "Winson" Peng
COM Seminar: Temporal Framing as Persuasive Messaging Strategy: Differential Effects Across Outcomes, Topics, and Contexts Speaker: Dr. Guanxiong HUANGhttps://www.cityu.edu.hk/com
COM Seminar: Telecommunication Economics, Policy & Regulation - How can Innovation Theory Renew? Speaker: Professor Erik BOHLINhttps://www.cityu.edu.hk/com
Goto page: 1 2 3 4 5 6 7 8 9 10 Next >>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you get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