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雷達晶片 打開6G全新可能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研究人員研發出全球首個集成光子毫米波雷達晶片,以極其精巧的裝置達成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為雷達技術帶來突破。這項突破標誌着通信感知一體化(ISAC)網絡的發展向前邁進一大步,為更複雜和功能更強大的6G技術應用鋪路。
毫米波雷達將在未來6G時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可讓無線連接設備對周圍環境進行高解析度的探測和感知。針對傳統電子雷達長期受到頻率與帶寬之間取捨的問題,城大研究團隊開發了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他們將電子雷達訊號以光訊號的形式產生並處理,充分利用了光學系統固有的寬頻操作優勢。此外,這項技術運用最先進的集成光子技術,將核心系統縮小至比硬幣還小的尺寸。
領導今次研究的城大電機工程學系王騁教授說:「這項工作展示了首個可在毫米波頻段運作的集成光子雷達,其解析度是迄今所有片上光子雷達中最高的。這標誌着光子雷達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該系統在毫米波 V 波段(中心頻率45GHz)運作,頻寬達10 GHz,可為測距、速度偵測和逆合成孔徑雷達 (ISAR) 提供卓越的精確度。技術的突破點在於將訊號產生與目標回波處理整合在單一晶片上,大大降低了對昂貴的高速數模轉換器(DAC)和模數轉換器(ADC)的依賴。這種設計得以實現,有賴城大科學家多年研究及精心開發的鈮酸鋰薄膜光子平台。
團隊的創新不僅限於技術性能,還在實際應用上有所突破。他們開發了一個可在4英寸晶圓上進行規模生產的解決方案,提高成本效益,可望在未來無線網絡中廣泛應用。
王教授補充說:「未來6G網絡不僅需要更高的數據傳輸量,還需要具備高解析度的環境感測能力。我們的解決方案提供高解析度和實時情境感知,為室內傳感、自動駕駛和生命體徵監測等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這項題為“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photonic millimeter-wave radar” 的研究最近發表在 Nature Photonics。南開大學的朱厦教授及城大的博士生張依文為論文第一作者。城大電機工程學系的王騁教授、潘裕斌教授和南開大學的祝寧華院士為通訊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城大的馮寒珂博士和王永吉、北京工業大學的馮佳雪以及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翟鯤鵬。
如有查詢,歡迎聯絡城大電機工程學系的王騁教授(電郵:cwang257@um.cityu.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