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原理突破技術限制,燒制孤度可控的功能性陶瓷材料

 

功能性壓電陶瓷材料可以用於傳感器和致動器,卻因為其易碎的特質及難以後期加工成不同的形狀,而限制了其應用方式。針對功能性陶瓷材料造型的問題,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近日便首創出一個原理簡單的方法 ,透過結合熱力和重力,成功燒制出弧度可控的功能性陶瓷材料。研究成果令科研人員可以按不同的應用環境和需要,制作出不同形狀的功能性陶瓷材料,相信將有助推動該材料在機器人、電子及半導體範疇的相關研究發展。

Piezoceramics with controllable curves
圖為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以重力驅動燒結方法來制作的壓電陶瓷材料,成品的弧度各有不同。

該研究團隊由城大機械工程學系(MNE)助理教授楊征保博士領導。研究成果已於科學期刊《 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A gravity-driven sintering method to fabricate geometrically complex compact piezoceramics〉

解決功能性陶瓷材料造型問題

壓電陶瓷是一種常用的功能性陶瓷材料,具穩定的機械性能,而且成本低,常用於制作電子及能源器件。現時行業主要以3D打印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狀的壓電陶瓷組件,然而受技術所限,要打印出結構緊實的彎曲陶瓷是比較困難,而且材料的幾何形狀往往會影響其壓電性能(即指透過施加壓力而產生電壓,稱為「壓電效應」)。針對上述技術瓶頸問題,楊博士的團隊巧妙地在壓電陶瓷材料加熱的過程中運用重力,成功燒制出弧度可控的功能性陶瓷材料。

Gravity-driven sintering technique
圖為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團隊以重力驅動燒結方法制作壓電陶瓷材料的過程,在加熱的過程中令材料出現可調控的弧度。(DOI number: 10.1038/s41467-021-26373-x)

楊博士說:「我們這個燒制方法的原理並不復雜,只要好好把控材料下的支撐點的擺放位置,就可以調控材料的弧度,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法不會影響材料的高壓電性能。

團隊首創出重力驅動燒結方法(gravity-driven sintering technique)來制作壓電陶瓷材料,在加熱的過程中得以塑形。團隊先將壓電陶瓷材料按壓成塊狀,並根據需要的弧度而在材料下放置支撐物,然後一並放進熱爐裡加熱至攝氏1,200度。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林志華教授解釋道:「在高溫燒制的過程中,本為固體的材料會受熱軟化,而位於兩個支撐物之間的材料就會受地心吸力影響而下垂,令材料出現弧度。材料之後會被冷卻,並維持著該弧度。」

Tuning the curvature
研究團隊改變支撐物的位置,便可以調控材料的弧度。圖為研究團隊所采用的不同放置方法以及成品。(DOI number: 10.1038/s41467-021-26373-x)

改變支撐點以調控材料的弧度

研究團隊透過改變支撐點的位置,便可以調控材料成品的弧度。例如:支撐點相距較遠的話,材料出現的弧度會較大,假如將支撐點放在材料的中間然後加熱,那材料的左右兩邊就會受重力影響而向下垂,燒制出的材料就會變成拱型。若在材料下方放置模具,材料就會按模具的弧度被塑型。

研究團隊使用市面上買來的氧化鋁塊作為支撐物,原因是氧化鋁耐高溫而且導熱性好,又不會與材料發生反應。團隊用此方法燒制出三款弧度不同的鋯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 PZT )壓電陶瓷,經實驗證明結構緊實,而且展現出與用傳統方法燒制的材料相若的高壓電性能與機械性能。

楊博士說:「我們是首個團隊做到在不犧牲壓電性能與機械性能的情況下,將壓電陶瓷材料燒制成特定的形狀。

兼具繁復結構與高功能性的材料塑型技術

由於制作方法簡單,無需借助精密儀器,研究人員有很大自由度自行設計材料的形狀。這個新創的燒制方式成本低,同時也可以應用於其他功能性壓電陶瓷材料,並有利於用作大規模的生產。

楊博士總結說:「我們團隊開創的方法可以燒制出不同幾何形狀復雜的壓電陶瓷組件,有利以陶瓷材料制作出具復雜幾何結構、兼良好性能的功能性裝置。相信我們這個方法會促進陶瓷材料功能性裝置的研發,以及其現實的應用,例如可制成高效的傳感器和致動器。

CityU team led by Dr Yang Zhengbao
城大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楊征保博士(左)領導的團隊結合熱力和重力,成功燒制出弧度可控的功能性陶瓷材料。團隊成員包括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林志華教授(右),和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生候選人單堯(中)。

楊博士是論文的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城大MNE的博士生候選人單堯。除了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林志華教授外,同樣來自城大的包括MNE的博士生候選人劉世源王標洪穎亦有參與研究。其他研究人員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包括張光祖教授

是次研究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及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的資助而進行。

DOI number: 10.1038/s41467-021-26373-x

Newsletter Subscription: Research 

* indicates required

Areas of Interest 

聯絡資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