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新成像技術有助 早期診斷阿爾茨海默症

 

城大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展合作研究,研發出一種全新、非侵入性的方法,能在症狀出現之前,檢測出阿爾茨海默症。

城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陳葦恩博士的研究團隊與來自美國、瑞典及香港的科學家合作,率先開展了這項預臨床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基於磁共振成像(MRI)的分子成像方法,可以測量大腦淋巴系統中葡萄糖水平的動態變化,為早期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症提供線索。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5月的科學期刊《科學進展》上。

陳博士解釋說:“攻克阿爾茨海默症的棘手之處在於對早期症狀的識別,例如人腦中會出現妨礙認知功能的蛋白斑塊,這都與正常衰老情況相似。更為棘手的是,當患者通過症狀被確診時極有可能已處於疾病的中晚期。實際上,早在症狀出現之前的15或20年,大腦就已經出現了病變。”

陳博士團隊的新分子成像方法,可以無創地評估小鼠大腦腦淋巴系統的葡萄糖攝取及清除。她說:“通過將葡萄糖作為天然‘示蹤劑’,我們的成像法能在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從分子層面靈敏地檢測到腦淋巴系統功能特有的改變,從而有助於我們區分阿爾茨海默症與正常衰老。”

目前臨床或醫院中常用的磁共振成像儀可以兼容這種新研發的成像方法,意味著此技術的臨床應用具有低成本、易轉移的優勢。陳博士預計可在三年之內開展臨床試驗。

Dr Chan
Dr Kannie Chan Wai-yan (first row) and her research team 

 

 

此文章收錄於CityU RESEARCH

Newsletter Subscription: Research 

* indicates required

Areas of Interest 

聯絡資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