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又具韌性的新型高熵合金面世!
由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便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去制造出了高強度合金。這種合金不但堅固,而且兼具延展性和韌性,攻破了強度和延展性不相容這個棘手難題,為未來研發創新的結構材料掃除障礙。
多主元合金,通常稱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簡稱HEAs),是由五種或以上等量或相近等量的金屬制成的新型材料。由於這種合金在結構應用方面具有很大潛力,因此目前在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備受關注,是相關研究的重點。
然而,大多數合金都同樣存在一個關鍵的缺點:合金的強度越高,其延展性和韌性越小,即堅固的合金更難以變形或拉伸而不斷裂。
不過,由香港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大學傑出教授劉錦川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於最近取得突破,為這個糾結了數十年的難題找到解決方法:透過納米級顆粒大量沉澱,制造堅固且具有延展性的高熵合金。
這項尖端研究剛在最新一期的頂尖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多組元金屬間納米顆粒和復合合金的優越機械性能》(Multicomponent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and superb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complex alloys)。
找出「強度和延展性兼具」的平衡
劉教授說︰“我們能夠制造一種名為Al7Ti7 ((FeCoNi)86Al7Ti7)的新型高熵合金,這種新型合金在室溫下強度達1.5 GPa(gigapascal),延展性達50%。透過納米顆粒的強化,它能比以鐵、鈷、鎳(FeCoNi)制成的合金堅固5倍。”
“大部分常見的合金由一至兩種主要元素,如鎳和鐵來制造。然而,我們發現通過在鐵鈷鎳合金中加入鋁和鈦,形成大量沉澱顆粒,合金的強度和延展性都顯著提高,解決了結構材料中兩者難以兼得的關鍵問題。”劉教授解釋說。
此外,高強度合金在塑性變形的過程中通常出現不穩定的狀況,即頸縮(necking)問題,也就是說當合金受高拉伸力時,其變形會變得不穩定,很容易出現頸縮斷裂(局部變形),只能作有限的均勻伸長。可是,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加入「多組元金屬間納米顆粒」,即由不同元素原子組成的復合納米顆粒,可以改善變形的不穩定性,大大提升合金的均勻變形能力。
解決「變形和脆化」問題
團隊更進一步找出由鎳、鈷、鐵、鈦和鋁原子組成的復合納米顆粒的理想配方。劉教授解釋,每個納米顆粒只有30至50納米大小,並用鐵和鈷原子取代部分鎳,有助降低「價電子」(valence electron)的密度,增強新合金的延展性;另一方面,用鈦取代部分鋁,能夠大大減少空氣中水分導致新合金出現脆化的機會。
“這項研究為制造超級合金開拓了一種創新的設計策略,通過采用多組元納米顆粒來強化復合合金,從而讓新型合金在室溫和高溫下達至優越的機械性能。”劉教授說。
他相信,采用這種創新策略制造的新合金,能夠在零下200度低溫至1,000度高溫的溫度範圍內都表現出良好性能,這些新合金將為進一步研發低溫設備、飛機和航空高溫系統以及其他領域的結構用途奠定穩健的基礎。
劉錦川教授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香港城大高等研究院資深院士。他是這項研究的論文的通訊作者,他的博士生、現任香港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的高級副研究員楊濤是第一作者。
其他共同作者包括:香港城大機械工程學系和先進結構材料研究中心的開執中講座教授、助理教授胡琪怡博士、博士後研究員趙怡潞、仝陽和魏傑、和博士生陳達,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焦增寶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固體微結構與性能研究所的韓曉東教授和蔡吉祥博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教授,和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院長、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劉詠教授。
相關故事:
揭開不鏽鋼納米結構變形的規律 為研發既強且韌新型合金跨進一步
廉價兼高性能的電化學能源催化劑 由多組元的高熵金屬間化合物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