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動物福利專家研究發現 雌性野生水牛基於相近個性特質建立友誼

 

性情相近的人容易成為朋友,然而我們對於動物如何選擇同伴所知甚少。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研究人員對大嶼山一群特定的野生水牛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發現基於某些個性特質的預測模式,水牛之間的空間接近程度可以作為友誼的指標。

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博士後Debottam Bhattacharjee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證明,水牛會因具有相近的行為而建立友好關係。這一項發現為友誼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且具啟發性的見解。」

他補充道:「個性與社交關係對於理解水牛如何利用其棲息地應對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旱季與雨季)和食物資源波動方面,具有潛在的重要性。」

城大的研究顯示,性情相近的雌性水牛表現出較高程度的空間關連(spatial associations),即在覓食、集體移動及休息等活動中,彼此靠近的時間會更長。 

研究論文已於國際期刊《iScience》發表,題為「個性同質性促使雌性野生有蹄類動物建立友好關係」。

論文的其中一位共同作者、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的動物行為及福利專家Alan McElligott 教授表示,研究團隊進行的觀察性研究主要聚焦於雌性水牛群,這些水牛不僅會花更多時間陪伴彼此,還傾向表現出與可重複行為變數相關的相近個性特質,包括社交張力、警覺性和一般支配行為。

水牛如何親近或迴避其他水牛的行為被歸類為「社交張力」;牠們的坐姿和移動方式被歸類為「警覺性」;而牠們如何回應群體中的其他水牛則被歸類為「一般支配行為」。 

McElligott 教授表示,研究團隊利用這些個性特質成功預測雌性水牛與同伴共聚時間的長度,從而有助了解水牛如何建立及維持友誼。

城大這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其他研究早已指出,具有偏好性的強大社交連繫與健康、福祉及生存能力呈正向關係。此外,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不同物種的動物也能發展出類似於人類的友誼,且可以像人類般維持長久、穩定、超越血緣關係的友誼。

城大研究人員指出,考察香港野生水牛的社交連繫極為重要。首先,一些在圈養環境下進行的研究顯示,水牛是高度社會性的動物,展現複雜的聯繫行為模式及支配等級關係。 

論文另一位共同作者、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臨床動物醫學系Kate Flay教授說:「其次,了解像水牛這種群居動物的社交行為和友誼,不僅有助維持更大族群的最佳健康狀況,長遠而言更能促進動物福祉。」

城大團隊認為,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有必要進一步探討偏好性緊密社交關係或友誼如何影響野生水牛群,並思考如何將研究所得應用於其他動物的行為,以採取更具可持續性的方式促進動物福祉與推動動物保育,這對於瀕危物種尤為重要。

作為亞洲領先的動物醫學院,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與康奈爾大學攜手創辦獸醫學學士課程,屬城大的旗艦課程之一,也是亞洲首個獲得英國皇家獸醫學院和澳洲新西蘭獸醫管理局理事會雙重認可的課程。

新聞界查詢:城大傳訊及數據研究處潘雅嬿(電話︰3442 4104或6574 1588)
 

你可能感興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