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與警方攜手宣揚防騙訊息 舉辦反詐專題研討會系列講座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媒體與傳播系、傳播研究中心,聯同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憲法及國家安全推廣委員會、家安全人發展協會,於2月21日共同主辦「反詐專題研討會系列講座」,宣揚防騙訊息,提升公眾警覺。
首場講座以「抵禦科技罪案 防範詐騙侵襲」為主題,邀得香港警務處東九龍總區指揮官羅越榮博士親臨城大,闡述科技罪案及詐騙案件的趨勢與實例。城大媒體與傳播系劉肖凡教授則分享如何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反詐能力及公眾認知,展現警民、學研與社區的多方協作。
城大協理副校長(創新)兼城大創新學院院長謝智剛教授致歡迎辭時指出,反詐騙工作需跨領域合作,涉及社會科學及心理學層面。城大專家學者深入探討相關課題,並與執法機構及電訊業者緊密合作,積極推動防騙宣傳工作。

羅博士指出,過去一年間,香港詐騙相關罪案造成的總損失金額高達91億港元,相當於每日平均損失2,500萬港元,且每13分鐘就發生一宗詐騙案件。他呼籲市民積極使用「防騙視伏器」手機應用程式,舉報可疑的電話、網站及銀行帳戶,共同防範詐騙行為,守護社會安全。
城大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暨講座教授黃懿慧教授強調,「溝通」與「信任」在反詐工作中,至關重要。反詐的複雜性和挑戰,在於涉及政府、受害者及詐騙集團的多方互動,這不僅是訊息傳播問題,更涉及說服、談判、脅迫等多層次關係建立及長期博弈。再者,詐騙行為常伴隨新科技介入與長期操控。因此,反詐工作需同時建立公眾對反詐機構的信任,確保有效溝通,並切斷受害者對詐騙者的信任,防止落入圈套。

劉教授和媒體與傳播系中的多位學者多年來深入研究詐騙課題,從人類心理及行為學角度出發,分析虛假信息傳播特徵,預警新型詐騙手法,並剖析欺詐者與受害者的心理特徵,制定有效的宣傳策略與精準的傳播渠道,其研究成果有助識別潛在詐騙行為,實時攔截詐騙活動,並在事後構建證據鏈,建立共享數據平台。
劉教授指出,羅博士提及的假冒客服詐騙趨勢,與城大研究的實時監測數據相符。他強調:「許多人認為『港漂』(即離開出生地、畢業後選擇留港工作的群體)及長者較易受騙,但事實上,任何人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階段,均可能成為詐騙目標。」他鼓勵大眾持續關注最新詐騙手法,提升自我防範意識。
城大一直與警方保持緊密合作,並已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密切關注詐騙相關議題。為進一步提升學生防騙意識,城大於2025新學期要求全體學生完成由大學與警方共同設計的防騙問卷。此外,工作小組亦透過多種渠道,包括發送電郵、張貼校內海報及派發傳單等,提醒學生警惕詐騙訊息。此外,城大正分別與本地及內地電訊商合作,運用AI技術攔截可疑來電。
是次研討會旨在提升公眾對科技罪案及詐騙的認知,並探討如何運用先進技術防範詐騙行為。城大將持續與各界攜手合作,共同打擊詐騙犯罪,保障學生及公眾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