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鼓勵、更多機會:城大慶祝聯合國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李樂珩

 

城大工學院的女性學術人員與學生共聚,一起慶祝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城大工學院的女性學術人員與學生共聚,一起慶祝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今年「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踏入10周年,對於促進女性賦權具有重要意義。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以支持在科技領域推動性別平等、縮窄兩性差距為榮,致力啟發在學女童及支援女性學習科學。

在2025年2月11日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我們與畢業生、學院院長及協理副校長進行一系列訪談,了解他們對共融、多元化及平等的看法。

校友的故事

校友劉沛兒博士實踐城大的精神,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社群。

現為新加坡校友聯誼會主席的劉博士,在城大先後取得電機工程學學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及哲學博士學位。她在修業期間獲大學鼓勵參加國際會議、申請專利權及參加環球研究比賽,更贏得三項最佳論文獎。

現為新加坡校友聯誼會主席的校友劉沛兒博士實踐城大的精神,努力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界的大家庭。
劉博士實踐城大的精神,努力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社群。

劉博士說:「讓更多女性投身科技界至關重要,原因有多個。」她列舉了五個策略性原因。

她表示:「多元化有助推動創新。有研究發現多元化的團隊有更豐富的創意,工作表現也較佳,因為他們能以不同的觀點、經驗和方式解決問題。」

另一重要原因是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她說:「許多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行業均面對重大人手短缺問題。鼓勵女性加入這些行業既有助填補空缺,亦可確保人才庫得以壯大,配合全球對STEM人才與日俱增的需求。」

此外,促進女性獲得平等地位及一定參與程度也很重要。她認為:「看見有更多女性在科學領域發展事業可啟發新一代加入行列,同時也可改變女童不適合在STEM領域發展事業的固有想法。」

劉博士補充說,經濟發展與性別平等議題息息相關。當有更多女性進入科學領域,將帶來更廣泛的影響並促進新發明和創新方案,有助解決女性以至其他代表性不足群體的問題。例如,女性獨有的洞察能力往往有助促進醫療、教育及科技的發展。

院長的分享

城大該如何鼓勵婦女和女童學習科學並投身相關領域發展事業,甚至踏上科學家之路?

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Vanessa Barrs教授說:「城大是一個多元、共融的社群。學生不論性別、種族和社會經濟背景,大學均鼓勵他們追尋自己的理想

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Vanessa Barrs教授說城大科學學系的各位女性教研人員便是女性可在科學領域成功發展事業的實證。
Barrs教授說城大科學學系的各位女性教研人員便是女性可在科學領域成功發展事業的實證。

「其中一個最能鼓舞女同學在我們的學院修讀科學,便是學院轄下眾多科學學系的各位女性教研人員。」她指出這些成功的學者, 便是女性可在科學領域成功發展事業的實證。

Barrs教授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成功例子。她是傳染病學知名學者,專攻真菌學和病毒學,更於2013年發現一種導致動物和人類侵入性麴菌病的新興病原體——貓麴菌(Aspergillus felis)

那麼,社會又該如何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技界?Barrs教授認為婦女需要有更多機會與成功的女性科學家互動溝通,例如通過城大為中學生舉辦的暑期活動以及其他聯繫社區的活動。

學者的深思

生物醫學科學系及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分子醫學講座教授兼協理副校長(研究)鄭淑嫻教授表示,要鼓勵更多女性在科學界發展事業,關鍵在於建立更健全的網絡。

城大安排生物醫學院的女性學術人員和學生一起慶祝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城大安排生物醫學院的女性學術人員和學生一起慶祝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

鄭教授建議說:「許多社團和學會均要求申請者須先獲得會員提名,這些學會的會員如能積極提名女性加入,便可減低她們申請入會的困難。」

鄭教授進一步指出,女士與男士一樣需要鼓勵和肯定才敢於跨進新領域。因此,提供研究設施和技術指導,以及具建設性的批評,讓婦女能按自己的步伐推進,將有利他們在科技領域的發展。

推動社會的長遠發展也是鼓勵更多女性加入科學界發展的一大動機。鄭教授說:「現代社會聚焦科技發展,因此為STEM領域建立優質的年輕人才庫,將令香港在未來更具競爭力。」她認為女性將可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她寄語各位婦女:「成功的要素在於結合自身能力與一點運氣及大量努力,你們都有能力獲取成功。」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