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清潔能源專家榮獲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李樂珩

 

張教授率先研究穩定非常規相納米材料的方法,以直接應用於清潔能源、催化及感測器。
張教授率先研究穩定非常規相納米材料的方法,以直接應用於清潔能源、催化及感測器。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胡曉明講座教授(納米材料)張華教授榮獲備受尊崇的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彰他研發出利用納米材料更有效地控制合成半導體並將其用於多種用途,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張教授將獲裘槎基金會港幣200萬元的資助,繼續進行這項納米材料相工程(PEN)的突破性研究。

張教授說:「我們的研究在多個應用層面都有極大潛力,包括催化、光電器件及太陽能轉換。」張教授同時榮獲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以表揚他從事可持續發展及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

為響應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張教授率先研究穩定非常規相納米材料的方法,以直接應用於清潔能源、催化及感測器。他研發的納米材料相工程策略,大幅提升與催化活性及能源相關的技術,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應對環境問題提供嶄新的解決方案。

國際知名醫生楊紫芝教授頒獎予張教授。
國際知名醫學教育家楊紫芝教授頒獎予張教授。

張教授表示:「我的研究範疇為異質結構,它屬於由兩種或更多成份組合而成的複合納米材料。」

這是清潔能源領域的關鍵研究,因為貴金屬/半導體異質結構已展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

他解釋道:「那是基於不同成份之間的綜合物理化學性質和協同作用。」

張教授與團隊最近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通過微調不同成份的大小、維度、形貌、介面以至空間分佈來提升其效能,但是要控制貴金屬/半導體異質結構的(晶)相則較難做到。

張教授續說:「精確的(晶)相控制是重要的關鍵,因為這關乎是否可調整貴金屬/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提升其應用性能。」

張教授及其團隊得到裘槎優秀科研者獎的資助,將會開發一種能直接在無定形貴金屬表面生長晶體半導體來製備異質結構的濕化學合成方法,並通過評估所合成的異質結構的結構、性質、應用之間的關係,利用得到的無定形貴金屬/晶體半導體異質結構來作為光催化劑,從而使用太陽能以製備高純度的精細化工產品。

這些金屬/半導體異質結構可以改良異質結構光催化劑,在生產綠色能源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為推動可持續發展及應對環境問題提供嶄新的解決方案。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