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於全球可持續發展峰會分享構建可持續未來願景

吳哲悕

 

Photo 1
梅校長在開幕主題演講分享大學應如何與多方合作,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將來。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6月10至13日,參與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峰會。城大團隊分別於峰會的開場演講、專題研討會、專題簡報和展覽中,針對全球可持續發展伴隨的挑戰,以多角度提出策略和願景。

峰會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和泰國高等教育和科研創新部聯合主辦。城大為峰會的綠色創新夥伴,號召全球院校和企業將其教育、研究、創新和外展計劃,積極轉化為實際成果。

城大校長梅彥昌教授獲邀在首日的領袖專題峰會討論上,與其他高等院校和非牟利機構的領導層,分享其對可持續議題的看法。他認為,我們必須以迅速的行動和機智的反應,從本地層面着手,解決能源和氣候危機。他指出,各界需要「從國際層面思考、但在本地層面實踐」,因為相對全球規模而言,一個約五至六百萬人口的城市,可以更敏捷靈活地處理可持續發展議題。

梅校長亦在開幕主題演講中發言。他表示,全球需要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團結大學、政府、業界和社會,以邁向可持續未來為目標。四方合作的模式,在大城市中較容易實行。

此外,他強調大學在可持續發展和與政府及企業合作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城大的多項舉措,例如最近新成立的城大數碼醫學研究院,正是一個極佳例子,透過連繫不同界別合作,促進以創新方法解決公共健康的挑戰。

除了梅校長外,城大其他代表亦在為期四日的峰會參與討論和演講環節,分享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和願景。

photo 4
(左起)李教授、曹教授、葉教授、創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朱毅豪博士、羅女士和楊先生。

 

能源及環境學院助理教授曹之胤教授以「播種綠色思維:城大香港清潔能源研究院開創ESG和可持續發展技能」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代表團則以「地區方案與全球課堂:可持續食物、土地、水源和海洋如何透過動物醫學達至永續發展目標」為題,參與專題研討會。代表團成員包括周德豐講座教授(健康一體化)兼健康一體化及政策應用研究中心主任Dirk Pfeiffer教授、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Sophie St-Hilaire教授劉凱教授Ákos Kenéz教授

photo 3
(左起)劉教授、St-Hilaire教授、Kenéz教授和Pfeiffer教授。

 

photo 4
王教授在他的專題演講中,介紹其團隊最新研發的海浪發電裝置。

 

城大團隊亦參與另一場以「包容性及可持續發展:全球降溫和建設更美好將來的創新合作方案」為題的專題研討會。城大代表包括工學院副院長及電腦科學系李閩溟教授、香港清潔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葉軒立教授曹教授。兩位與城大在不同項目進行緊密合作的講者,包括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秘書長羅綺萍女士,以及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文銳先生亦有參與討論。

協理副校長(資源規劃)兼機械工程學系及能源及環境學院王建邦教授在他的專題演講中,介紹其團隊最新研發的海浪發電裝置,可透過海浪,以低成本和有效的方式獲取能源,刷新輸出高氫氣產量的紀錄。

photo_5
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在峰會場地設置攤位展覽,吸引世界各地的參展人士了解城大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和願景。

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更參與峰會攤位展覽,向約3,000名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東南亞、中亞和非洲等地的院校領導層和引領創新的人士,介紹城大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工作和願景。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