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長者社交孤立風險增高 影響身心健康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管理科學系一項調查發現,在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下,香港長者社交孤立風險高,不單損害身心健康,增加患病風險,還會加重醫療服務的壓力。研究團隊提出通過上門家居護理服務,緩解長者社交孤立的問題。
因應疫情,香港實行多項社交距離措施,長者為高危群組,所以一般會建議他們減少外出。城大管理科學講座教授陳友華教授領導的團隊,調查疫症對長者社交的影響,在3月以電話形式,訪問了341位何文田區的長者,詢問他們的社交狀況以及孤獨感,並與2018年所做相同調查的數據作比較。
調查發現,受訪者於長者支援網絡量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 LSNS-6)的平均分數僅為9.6分,不單較疫情前2018年的13.6分為低,更低於12分的警戒線。
長者支援網絡量表是有效評估長者社交狀況的工具,滿分為30分。分數愈高,代表社交狀況愈好;分數低於12分,則代表有社交孤立的風險。
社交孤立的長者患上抑鬱症及認知障礙的風險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率及入院風險亦會提高,對長者自身和社會都會造成不良影響。香港長者的分數遠低於外國同類調查結果,情況令人憂慮。
此外,長者減少外出,對智能電話及視像通話的依賴亦隨之增加,所以本次調查亦同時了解長者使用智能電話的狀況。當中80歲或以下的長者有七成使用智能電話,但80歲以上的長者只有28%使用。智能電話未能於年紀較大的長者間普及,或許是其中一個令長者於疫情期間減少和親友接觸、加劇社交孤立的原因。
鑑於疫情令長者外出覆診的風險增加,不少長者更改覆診期,或不敢到醫院就診。本次調查也詢問了長者對使用遠程醫療的意向。結果發現,只有兩成受訪者有信心使用視像通信向醫護人員遙距問診,而八成受訪者較傾向面對面診症。
調查團隊表示,在推廣遠程醫療上,有兩個重要障礙:一是較高齡(80歲以上)的長者沒有使用智能電話的習慣,因而不具備獨立使用遠程醫療的基本條件;二是長者普遍對視像通信診症缺乏信心,可能與擔心未能清楚說明自己身體狀況有關。
團隊提出通過上門家居護理服務,了解長者的需要及建議合適的服務,以緩解長者社交孤立的問題,並在護士及遠程醫療器材的協助下,幫助長者使用遠程醫療。
去年10月,中國銀行(香港)向城大慷慨捐贈,資助城大商學院在香港推動「頤年在家:家居護理新模式」計劃,計劃參照了源自荷蘭、並發展至歐亞十多個國家之「Buurtzorg」護理模式。由社工和護士組成的護理團隊,對長者作出身心健康評估,以提供個人化的上門家居護理服務,安排合適的遠程醫療及社區服務,以期建立一個可持續而且大眾可負擔之家居護理方案,減少長者入院頻率,以及延遲他們需要入住院舍的時間,實現居家安老。詳情請瀏覽http://homag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