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參加賽馬會「見.同理」計劃城大學生同理心有所提升

蔡卓慧

 

(左起)林妙玲博士、葉豪盛教授、李國安教授、沈藹莉教授。
(左起)林妙玲博士、葉豪盛教授、李國安教授、沈藹莉教授。

 

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推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見.同理』計劃」(計劃)在1月推出網上展覽,展出計劃的主要項目和成就。

該為期三年的計劃包括三個項目——「文化共融大使」、「無障創客」及「與鯨同行」,旨在讓香港青年對少數族裔、長者及傷健人士、環境及自然生態建立同理心,並利用城大於沉浸式虛擬實境技術方面的優勢研發項目。

在過去三年,超過600名城大同學擔任學生大使及/或參與設計和開發創新設備,當中逾八成顯示同理心有所提升。計劃受惠者超過130,000人,逾60個非政府組織應用經由計劃所開發的創新工具,城大學生的發明也獲得15個國際和本地獎項。計劃並舉辦逾200場公眾工作坊、研討會和展覽。

互動的網上展覽可透過虛擬導賞模式瀏覽,當中包括18個最具代表性、由學生研發的項目。重點展品包括「錫克教廟360虛擬導覽」,讓參觀者對位於灣仔的錫克教廟加深認識;幫助用家練習的電動輪椅駕駛訓練器「Prosroid」;及讓用家身歷其境了解海洋保育的「消失的角島鯨」虛擬實境作品。

(from left) the Sikh Temple 360 Virtual Tour; Prosroid – The Wheelchair Training Simulator; and “The Lost Omura's Whale” virtual reality project.
重點展品:(左起)錫克教廟360虛擬導覽;電動輪椅駕駛訓練器「Prosroid」;「消失的角島鯨」虛擬實境作品。

 

計劃領導人兼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教授樂見計劃為社會帶來裨益。他說:「培養同理心及促進社會共融非一朝一夕能夠達到,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下,計劃成功創造了一個好的開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副局長鍾偉强博士指學生的努力令他深受啟發。他說:「創意非凡的城大學生利用沉浸式虛擬實境科技,讓年輕人易地而處感受長者及弱勢社群的困境。計劃的創新意念令我歎為觀止,也令香港成為一個和諧有愛的社會。」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很高興捐助推行這計劃。他說:「令人鼓舞的是,計劃成功讓學生創作復康輔助工具,並屢獲殊榮,同時亦協助少數族裔人士提高應對能力,並推動環境可持續發展。」

參加的學生對計劃均有正面評價。電機工程學系畢業生楊柏濤先生參與了「無障創客」項目。他說:「項目為我們安排了很多探訪長者的機會,讓我可以加深了解他們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和不便,從而激發設計『多功能購物拐杖』原型的意念。作品可以真正幫助社會人士,也為我帶來滿足感。」

創意媒體學院畢業生鄭紀怡女士指出,參與「與鯨同行」項目讓她加深認識角島鯨及眾多的鯨豚品種,及了解海洋污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深遠影響。

計劃的三個項目分別由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葉豪盛教授、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林妙玲博士、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署理系主任兼教授沈藹莉教授擔任項目統籌。計劃鼓勵香港青年以「觀點取替」及「角色取替」的方式發展社會創新技能,繼而以創新方法協助服務對象面對挑戰及解決困難。

如欲參觀「賽馬會『見.同理』計劃」網上展覽,請瀏覽 https://www.cityu.edu.hk/youthempathy/achievement/zh

「賽馬會『見.同理』計劃」網上展覽展示的學生作品,助青年建立同理心和加強社會共融。
「賽馬會『見.同理』計劃」網上展覽展示的學生作品,助青年建立同理心和加強社會共融。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