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VR文化體驗項目 以創新技術促共融

黃穎嘉

 

COSI workshop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VR technology enable young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that ethnic minority groups face in Hong Kong.
COSI工作坊結合VR技術,讓香港青少年了解在港少數族裔人士所面對的挑戰及困難。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主辦的「賽馬會『見.同理』計劃」文化共融大使項目(COSI)為增加青少年對少數族裔人士的文化及生活的了解,由2018月10月至今,到訪本港31間中小學舉辦虛擬實境(VR)文化體驗工作坊,參加學生合計近1300人。

項目通過城大於沉浸式虛擬實境方面的技術優勢,鼓勵香港青年以「觀點取替」及「角色取替」的方式發展不同技能,繼而以創新方法協助服務對象面對挑戰及解決困難。

COSI項目統籌及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葉豪盛教授表示,COSI透過舉辦一系列的訓練工作坊,結合VR技術的運用,旨在讓香港青少年了解在港少數族裔群體所面對的挑戰及困難,並培養他們在認知和情感上對少數族裔的理解,以培養學生們的同理心,推動社會共融。同時,亦希望藉此提升少數族裔學生在日常生活的應對及管理能力。

他說︰「這些努力的結果將對我們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深遠和持久的影響,進而將對他們的同輩之間以至整個社會產生正面作用。」

Izgi Kocacelebi (left) and Wong Ching-yi (right), CityU students, hope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inclusion by becoming student ambassadors of COSI.
城大學生Izgi Kocacelebi(左)及黃靜怡(右)加入COSI成為學生大使,希望為社會共融出一分力。

 

其中一場工作坊日前(9月20日)於聖貞德中學舉行。工作坊期間,參加者戴上VR眼鏡,在虛擬世界中走訪清真寺、少數族裔人士的住所及清真肉店、少數族裔傳統小食店以及雜貨店等社區場景。虛擬片段以360度全景技術製作,參加者猶如親臨現場,當中亦穿插不同少數族裔人士介紹他們的生活習慣、服飾、食物及宗教習俗等,並簡述箇中的意義或原因。此外,參與工作坊的非華語學生亦可透過VR文化體驗,了解在港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協助的組織。

聖貞德中學曾數次參與工作坊,該校同時有本地及非華語學生就讀。負責帶領學生參予活動的黃婉華老師表示,學生對工作坊的反應不俗。她說︰「本地學生雖然在校園中有機會與非華語學生接觸,但未必了解不同族裔人士的生活習慣及其背後的文化意義,VR文化體驗讓學生以第一身角度走進少數族群的生活,對於學生而言是新鮮的學習經驗,可令他們印象更深刻。」

COSI亦招募城大學生為成為項目大使,到各中小學推行教育活動。學生大使可參與一系列的訓練活動,項目除了提供有關VR的應用培訓外,亦邀請少數族裔人士及相關的非政府組織作分享,以及舉辦社區探訪和實地考察等活動,讓學生大使對在港少數族裔人士面臨的挑戰有更深入的認知和同理心。

城大管理學系四年級學生黃靜怡參與計劃已經有兩年,她表示每次到中學或社區協助舉辦活動時,看到參加者特別是少數族裔人士投入參與,令她感到很鼓舞。她指過去自己比較少與少數族裔人士接觸,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及文化認知不深,但計劃令她擴闊視野,她亦漸漸更主動地結識少數族裔同學。

「從前我只知他們大多要穿長袍、戴頭巾、不吃豬肉,但沒有去深究背後原因,但當自己認識更多,就會更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她又認為目前香港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的支援及資源仍然不足,希望將來投身社會後,可以繼續參與相關的社區服務。

土耳其裔的Izgi Kocacelebi是城大系統工程及工程管理學系三年級學生,來港三年。她感到香港人對不同種族人士都很包容,令她對香港留下良好印象。她希望透過參與COSI計劃,進一步認識香港推廣文化共融的工作,同時在過程中她亦有機會出一分力,透過嶄新的VR體驗將共融訊息推廣,並與本地學生有更多交流。 

城大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款港幣一千五百多萬元,於2017年1月開展「賽馬會『見.同理』計劃」。計劃由城大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李國安教授領導,分為三個項目︰文化共融大使(COSI)、無障創客(TEDY)及與鯨同行(WOW),旨在讓香港青年對少數族裔、長者及傷健人士、環境及自然生態建立同理心。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