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意發明巡禮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6月26日至27日舉行學生專題研習展覽,展出理學院及工學院學生的作品,顯示他們如何以創意配合科技,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有學生研發智能方案幫助長者及有需要人士。
電子工程學系學生黃城峯研發的智能手機程式,可實時辨識戶外常見物體及檢測物體的距離,協助視障人士在不熟悉的地方走動。
他說:「視障人士在不熟悉的道路上行走,既困難亦有潛在危險。我的手機應用程式可適時提醒他們前方有障礙物,例如垃圾桶和消防水龍頭。」程式更可以即時發出語音信息,提醒使用者所處位置與前方巴士站、小巴站或港鐵站入口的距離。
黃城峯透過物體感測演算法和圖像標籤系統,為1,200多個目標物體編製標籤,並建立數據庫供電腦辨識。配合耳機使用,程式可發聲提示使用者前方有甚麼物體。
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學生楊海盈研發的作品名為「運用無線感測網絡檢查室內空氣質素以探究護理安老院長者的生活質素」,旨在改善安老院內長者的生活質素。
她說:「提到安老院,大家一般聯想到空氣質素欠佳、溫度不舒適,甚至有異味。我在暑假時曾當研究助理,在多家安老院收集數據,啟發我研究如何改善安老院長者的生活質素。」
她研發了一個先進無線感測網絡,在六家護理安老院進行一星期的測試。該無線感測網絡由多用途傳感器組成,通過Wifi網絡連接網上平台,可量度室內的溫度、濕度和多種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的粒子。
有別於一般只提供特定時段數據的空氣質素測試服務,這個無線感測網絡可以持續每20秒提供實時數據,以顯示溫度、舒適度及室內空氣污染物濃度的變化。安老院職員可根據即時數據,按需要調校通風系統。
為期兩天的展覽展出城大學生及教學人員的50多項研究,包括:
• 設計及控制撲翼機:可用作生態研究的撲翼飛行機械人。
• 香港輕鐵服務模擬模型:用作研究香港輕鐵誤點或脫班原因的模擬模型,並提出有效路線規劃建議。
展覽亦為中學生舉辦多個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