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調查:港消費者信心連跌六季

胡幗欣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最近的調查顯示,兩岸四地之中,除了內地是例外,香港、澳門、台灣消費者的整體信心均低於上季,而且本港是唯一連續六季錄得下跌的地區。不過,兩岸四地的就業狀況信心指數均攀上新高。

城大4月12日公佈2011年第一季度「海峽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與前一季相比,香港消費者的整體信心指數下跌2.4%,台灣和澳門亦分別下跌4.2%及1.3%,內地則輕微上升0.5%。

內地消費者的整體信心指數最高,達93.1,其次是澳門的83.6,香港和台灣分別是81.8及73.4。

消費者信心指數的數值最高為200,表示受訪者「完全有信心」;最低為0,表示「完全沒有信心」;低於100表示「信心不足」,高於100表示「有信心」。

負責調查香港地區的城大管理科學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曹國輝博士說,本港的消費者信心整體指數的跌勢始於2009年第3季。

他分析香港本季度跌幅時說:「香港市民擔心樓價昂貴和通脹升溫,影響生活質素。今年第一季除了政府宣佈派發6,000元之外,並無其他刺激市民消費信心的因素。」但他指出,受訪者年紀愈輕,整體信心指數便愈高,反映年輕人對消費比較有信心。

消費者整體信心指數涵蓋經濟、就業、物價、生活消費、購置房屋、投資股票六大範疇,根據消費者對目前社會民生及經濟狀況表達的看法及對未來形勢的預期,計算並推論出該段時期內市民的消費意欲。

在六項消費類別中,兩岸四地市民對就業狀況的信心創下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新高,內地、香港、澳門的就業狀況指數更略高於100。

關於物價,香港、台灣、內地市民的信心最低,香港更創下兩年來的新低,只有48.3,該數值已是連續八季下跌。

曹博士說,港元貶值令本港出現輸入性通脹。例如,本港大部份食品由內地輸入,其價格因港元貶值而上漲,市民對物價水平並不樂觀。

「海峽兩岸四地消費者信心指數」於2009年第一季首度推出,由四地共六家大學協作進行,城大負責香港地區的研究,每一季訪問約1,000名年滿18歲在本地常住的香港居民。2011年第一季的調查於3月15至24日進行。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