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世界的宏偉願景

傅之銳

 

富有開創精神的IBM科學家Don Eigler博士主持城大傑出講座,詳細分析愈來愈細小、且已達到原子級的裝置的持續研究與開發,內容精彩,令人耳目一新。

Eigler博士於1月28日為香港城市大學主持題為「超微世界的前沿」講座,簡介納米超微科學的進展,並預期這方面的發展可為醫學、生物學、通訊及能源生產帶來劃時代的突破。

身為物理學家的Eigler博士是IBM Almaden研究中心的IBM院士,於1989年展示如何以原子級別的精密程度控制個別原子,為納米超微科學發展寫下新篇章。他使用自行設計及製造的低溫超真空掃描管道顯微鏡,利用35個氙原子,刻劃出「IBM」三個字母。

「我們很幸運,能夠親身體驗當今世代極其快速及大規模的轉變。這種轉變對人類歷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足可媲美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及資訊革命等重大改革,」Eigler博士說。「資訊革命差不多給人類生活的

每一個領域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我們仔細探究這些進步的原因,便不難發現物件的體積變得愈來愈小。我們還可以把物件的體積縮小到哪種地步,而進一步縮小體積又會帶來甚麼影響呢?要嘗試部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討體積縮小的極限:逐個原子、由下而上地建造物件,」他解釋說。

副校長(發展及對外關係)王世全教授向出席人士簡介 Eigler博士,接着Eigler博士講述60年代電視連續劇《星空奇遇記》裏出現的純屬幻想的科技儀器,如今已被現有產品所超越。例如,劇集中虛構的卻克隊長使用的通訊器材,已比不上現今的手提電話。

此外,現今科學家已發明可作軍事用途的隱形外衣物料。甚至《星空奇遇記》裏有名的「遙距傳送」,現今也因「光子傳送」的發明而成為現實。

納米科技帶來以上種種發展,對多個範疇產生極大影響。Eigler博士指出,其中一個令人殷切期待的發展領域是醫學,特別是納米纖維再生功能的醫學發展。科學家以這種新醫學在脊髓斷裂的老鼠身上做實驗,獲得極其奇妙的結果。通過結合具有生理機能的活細胞,以及作為支架支援細胞繁殖的納米級物料,細胞得以再生,扭轉脊髓受傷的老鼠的癱瘓情況。

Eigler博士預料,社會需求將推動科技發展,而能源生產、生態及通訊等領域將以極快的速度創新發展。

他總結說:「物理學、生物學、醫學、化學及材料科學均朝着微型方向發展。」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