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與環保兼備的中央調光技術

劉淑君

 

香港城市大學學者成功研發嶄新節能環保調光技術,可減省全球耗電量最少1%。有關科技已在內地部分城市的道路照明系統試用,證實可減省照明系統的電能損耗達30%。減省用電量有助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間接紓緩全球溫室效應。此嶄新發明再次引證城大在應用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

 

城大電子工程學系許樹源教授鍾樹鴻博士於4月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示範有關環保調光技術的操作和講述其對保護環境的好處。許教授和鍾博士指出,在照明技術上,「可調光」不一定等同「可節能」,「可節能」也不一定是環保,而城大的嶄新照明技術,正兼備調光、節能和環保的好處。

 

「發展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已成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為發佈會揭開序幕說:「許教授和鍾博士的發明不但減省電能的使用,亦減輕對生態的破壞。」

 

戶外常用的高強度放射燈和室內常用的熒光燈(俗稱「光管」),都以「鎮流器」裝置限制電流。市場主流的「電感」鎮流器,主要由銅線繞在磁鐵芯的電感器組成(俗稱「鐵牛」)。鐵牛的最大特點是壽命極長,一般15至20年才須更換,維修費用極少,並非常可靠。鐵牛的金屬物料可循環再用,所以十分環保。

 

然而,相比近年興起的「電子」鎮流器(俗稱「電子牛」),「電感」鎮流器的耗電量高出約12至15%,所以很多機構開始以「電子牛」取代「鐵牛」。不過這種趨勢帶來一個更大的問題──電子廢料。電子牛的壽命只有一至五年,而每一隻電子牛一般只可以控制一至三支電燈。假以時日,廣泛採用電子牛會製造大量有毒電子廢料,嚴重污染環境。

 

許教授和鍾博士成功研發出一種節能環保兼備的中央調光技術。配合現有的「電感」鎮流器,不用在電路和安裝上作重大修改,也可把原本「不可調光」的系統變成「可調光」系統,讓用者靈活地在適當的時間及地點作合宜的光度調較,既節省用電,也減少光污染。每個中央調光系統可以控制大約150至200支電燈,可減少電子廢料的數量。該技術有「自動復原」功能,當中央調光器不能正常運作時,照明系統仍可操作,只是不可節能。許教授補充說:「新技術能適應極端氣候環境運作,而且管理維修費低。」

 

通過城大附屬公司「研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新技術已經發展成為節能環保產品,並已在多國申請專利。有關調光技術適用於道路、公園、多層停車場、公共房屋、工商業大廈、機場、洒店、大學、運動館等戶外和室內的大型照明系統及各類放射燈。

 

全球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電力照明系統佔全世界的電能損耗約15至18%,假如城大的節能環保調光技術獲廣泛應用,減少照明系統用電量十五分之一(6.7%),就可以為全球減少1%的電力消耗,繼而減少因發電而產生的污染物和廢氣。鍾博士說:「我們相信這新發明不但幫助中國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還可以成為一個從中國輸出世界的環保節能科技。」事實上,新技術已在2004年9月開始在廣東省鶴山市測試,証實可節能30%。現時,新中央調光器現已在內地的路燈照明系統上續步安裝,第一期控制約7000支路燈。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