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對伊斯蘭教的影響

汪峰

 

剛剛結束韓國訪問返港的城大校長張信剛教授於11月2日在中國文化中心視聽室舉行題爲「中國傳統文化對伊斯蘭教的影響」講座。儘管外訪頻繁、校務纏身,但這是張校長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裏向學生進行的第二次講座。

 

開闊眼界

「身爲城大的講座教授,跟學生講課及分享知識是我的份內責任。」張校長在講座開始時這樣說。在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張校長與在座的逾100名聽衆介紹了中國伊斯蘭教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伊斯蘭教在吸收中國傳統

文化後衍生的教派,並從一些漢文古碑及中國回族清真寺的匾聯上,分析中國的儒道及佛教思想對伊斯蘭教的影響。

 

爲了提起在座學生的興趣,張校長還在講座中講述了有關西北回民發展成爲當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個民族「東幹族」的經歷以及菲律賓蘇祿王後裔留華的兩個故事。

 

「我想象不出伊斯蘭怎麽和中國文化共存,爲了滿足好奇心,所以來聽張校長講座,想瞭解多點

中國文化對伊斯蘭教的影響,或者伊斯蘭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物理及材料科學系二年級學生李婉萍說,「張校長的講座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學到了自己學科以外的知識。」

 

「是次講座令我重新反思對自己宗教—基督教—的認識。同時,我也從張校長那裏學會了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提高對所見所聞的好奇心。」英文與傳播學系二年級學生劉一峰說。

 

啟發跨文化學習的興趣

「我真敬佩張校長對自己學科之外興趣領域的鑽研精神,」物理及材料科學系一年級學生

惠儀說。「我決定在接觸其他文化前,先要開始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主持講座的城大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張廣達亦說,張校長在進行自己的生物工程專業研究的同時,還對文化領域産生濃厚的興趣,並能夠長期積累研究材料,這樣的辦學信念令人鼓舞。張校長不久前曾赴韓國參加學術會議,並在會上發表了題爲「21世紀理想生物醫學工程師」的講話。

 

專門研究隋唐五代中國與西域關係,以及南北朝至蒙元時期中國與伊朗和西亞的文化交流的張廣達教授評價說,張校長在講座中對於伊斯蘭發展過程的背景介紹既完整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引述的材料也相當紮實,他鼓勵張校長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寫下來。他對張校長以身作則爲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提倡全面的知識結構,推廣跨文化交流表示敬佩。

 

張校長在講座中說,中國伊斯蘭教體現著中世紀世界兩大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中國的伊斯蘭各教派除了均接受儒教的倫理觀以及受到部分佛教與道教的影響外,其管理形式也都有中國封建專制社會的影子。16世紀的回族人胡登州,就是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創始人,他把中國的私塾教育與宗教教義的傳播相結合,教授穆斯林阿拉伯文及漢字,使得中國的伊斯蘭教能夠後繼有人,並代代相傳。

 

據張校長介紹,1901年在甘肅創立的「西道堂」,就是伊斯蘭教的經堂世家馬啓西綜合伊斯蘭教、漢學以及當時盛行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而創建的伊斯蘭教教派組織。這個財産共有,統一分配的組織,至今仍然擁有逾萬名信徒。

 

張校長說,伊斯蘭教從16世紀開始,一些漢文著譯活動,巧妙地把中國的新儒教思想,即理學語言及含義融入伊斯蘭教中,提倡「回回附儒而行、以儒傳教」。這正是伊斯蘭教主動適應中國社會的表現之一。

 

張校長總結說,一方面,中國社會對於其他民族與宗教的尊重與容忍,爲中國伊斯蘭教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伊斯蘭教具有相當的吸收與開放性,在發展過程中既能主動適應中國傳統文化,亦保持了伊斯蘭宗教文化的特質。

 

你可能感興趣

聯絡資料

傳訊及數據研究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