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發亮的品牌
張校長還概述了過去幾年城大在教學與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這些成績給城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提升城大的品牌。他說:「品牌已經有了,我們要做的是提升它,讓它發亮發光。」他敦請每位城大的人爲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而不是輕易地被那些令公衆誤解城大之事所困擾。
副校長唐叔賢、副校長(本科生教育)高彥鳴教授、副校長(行政)黃玉山教授、資訊總監虞哲奘博士在張校長的簡介和陳述之後,與他一起在臺上回答提問。
形勢變化
香港經濟的前景不明朗,高等院校所面對的社會環境也有所改變,資助模式也發生變化;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越來越重視與角色相關的表現,本為本地大學的界定新角色,以及鼓勵八所受資助大學加深合作。無論如何,爲了競逐資助撥款,城大必須做好教學與研究,並與工商界成功互動。2005-08年的教資會撥款中,教學與研究資助比例將爲65%和25%,其餘10%將保留給表現與角色相關的資助計劃。
張校長承認,由於教資會2008年將撤銷對我們四分之三的副學士學位課程以及所有深造課程的資助,令城大所受到的壓力也許尤其大。大學預測,如果職員隊伍和薪酬及福利水平仍與2003-04年一樣,可能會出現預算短缺。
然而一個鼓舞的現象是:大學已經展現了強勁的創造收入能力。2003-04年間,大學通過教職員及各學院的自資營運努力,創造了1.24億港元收入。張校長說:「如果能將這個數目增加兩倍,那麽我們就能夠在維持教育質量和員工隊伍穩定的同時,達到收支平衡。」張校長重視以自資項目來緩衝教資會撥款的削減,敦促員工改變心態和工作文化,適應新形勢所帶來的挑戰。
張校長還藉著論壇這個機機會宣佈,教務會5月25日通過,由城大社區學院將負責高級專業學院的學術規劃。
走過的路
張校長重申,感謝大學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城大在爭取教資會撥款、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以及改善校園環境方面都取得驕人的成績。在員工們的積極參與和慈善人士的慷慨援助下,城大在爭取教資會的等額補助基金方面也做得不錯。
至於質素教育,城大的教與學質素保證過程檢討受到高度讚揚,在以受教育者爲中心的教育理念方面,城大居於領導地位。教育統籌局2002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城大畢業生在資訊技術知識、工作態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中英文流利程度方面都名列前茅。此外,教資會認可城大在創意媒體領域的成功,並分配給城大210個二年級副學士學位銜接學額。至於研究方面,大學召集優秀的員工,在專業和專門領域都展現了強勢。2001-02年間,按照教資會資助的每港元來算,城大的研究成果名列前茅,並在工程、物理、人文、社會科學和商業研究方面都表現優異。
前途展望
張校長強調,大學應該努力提升城大的品牌,通過自資項目創收,在內地建立城大的教育地位。這些目標中,城大品牌應當放在優先地位。張校長補充說:「有了品牌,我們就能擁有高質素的生源和員工,私界和政府的支援也會增加,從而産生高質素的課程和優秀的畢業生。這些因素反過來會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品牌。」
員工心聲
在提問時,員工與學生表達了對加深合作、自資課程、學生歸屬感、員工士氣以及溝通等問題的關切。當員工提出可能出現的合併對城大發展有何影響的問題時,張校長重申,迄今爲止,四個工作組只討論合作而非合併。唐叔賢教授補充說:「我們應當把加深合作看作額外的機會而非威脅。」員工應當理解,除非會加強城大的教育價值和研究活動,否則大學不需要從事任何合作。
擁抱變化
管理高層與員工一樣,也非常關切城大的自資課程將面臨海外大學的激烈競爭,這是城大需要建立品牌的另一個原因。關於自資課程,建議增加校內協作,充分利用城大的專長,並制定清晰的方針政策。
張校長說:「新課程和新舉措一定會帶來新問題。爲了繼續我們已經開始走的路,我們必須更有效地組織自己,按職責行事。」
有員工擔心,今後需要以更少的資源作更多的事情。爲此,張校長解釋說:「資源少工作多是新環境的要求。」許多海外大學面臨同樣的情況,但它們戰勝了困境並日漸強大。他說:「我們必須面對這一挑戰,否則作為個人、專業人士和大學都會就會很難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我們的生産力,通過在香港或其他地方教育更多的人來增加對社會的貢獻。」
歸屬感與士氣
在回應學生期望增加歸屬感時,張校長說:「只有通過工作質素,和欣賞我們自己的工作以及同學和同事的工作,才能建立歸屬感。」高教授感謝參加論壇會的學生,並強調說:「同學間的影響是提高學生歸屬感的重要因素。」
在評論員工士氣時,張校長說,當缺乏方向和形勢改變時,就會産生焦慮。
不過,他鼓勵員工「要看光明面,要看見森林,思考我們能一起做些什麽。」他也承認要開放更多渠道與員工溝通,並重申希望繼續與教職員協會密切合作,幫助提升員工士氣,努力建立大學的凝聚力。黃教授說:「畢竟我們是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要想成功,需要大家一起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