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身體驅動科技於心理治療
藝術與科技能否融合並應用於心理治療?答案是肯定的。城大一位電腦科學家已成功將其技術研究應用於藝術、音樂和治療專家的領域,從而幫助心理上和身體上的殘疾人士。
電腦科學系葉豪盛講座教授開發的「軀體畫筆」(將身體動作轉化爲三維繪畫)及「軀體樂棒」(將身體動作轉化爲數碼音樂)建基於人類與電腦的互動技術,他最近獲得香港政府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超過100萬港元,資助他將研究轉化成爲殘疾人士的嶄新治療方法。
「軀體畫筆」和「軀體樂棒」由葉豪盛教授和藝術家楊曦先生以及研究生鄧智聰先生共同開發,旨在利用先進的視聽表現技術將軀體動作轉化爲三維繪畫和音樂。該系統由一個三維動態捕捉系統構成,輔之於前置紅外光照明電腦視覺技術。這個動態捕捉系統分析技術能夠提供諸如三維身體位置、運動速度、身體尺寸變動以及多人動態捕捉等資料。“軀體畫筆”可以將身體姿勢和動作路徑歸納爲一系列的視覺元素,從而將整個身體轉化爲一支動態的畫筆。“軀體樂棒”的原理一樣,利用聽覺元素將人體轉化爲數碼樂棒。例如,舉起手,音調可升高,而伸展手臂則可以控制音量。
葉教授說:「智能環境療法系統是可以融入醫療過程中的新方法。它允許參與者利用其軀體作爲在安全和逼真的環境中的主要表達工具,十分獨特。」3月中旬,研究小組邀請本港社會服務機構的一組殘疾兒童試用軀體畫筆和軀體樂棒。葉教授說:「反應非常令人鼓舞:殘疾兒童利用他們的軀體運動表達自己和進行交流時表現得更主動和積極。這些兒童在智能環境協助下的表現甚至出乎他們老師的意料。我們將與專業治療師和康復中心展開進一步合作,以便評估智能環境療法模型的效果。最終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智能環境療法中心,應用這項技術。”
“軀體畫筆”和“軀體樂棒”在國際重要會議和展覽中均受到世界認可,並吸引了世界傳媒的注意力,其中包括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有線新聞網路。詳情請閱:http://www.cs.cityu.edu.hk/~bodybrush/bb_news.htm
在2004年3月底公布的新一輪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項目中,城大三名研究員獲得資助:
主要研究員 (學系部門) | 項目名稱 |
鄭淑嫻博士 | 使用硬骨魚胚胎檢驗血管形成調節活動 |
關利平教授 (生物及化學系) | 改善空氣質量的光電催化殺菌技術進展* |
葉豪盛教授 (電腦科學系) | 應用於虛擬心理治療的身體驅動視聽回饋的半浸入式虛擬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