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學習溝通 一群城大學生的農莊生活體驗
迎接我們的是一位笑臉迎人的女士。她是農莊的主人曾太,大家都稱她「張姨」,農莊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張姨親切地跟我們握手,並預備了豐富的午餐款待我們。
張姨的故事
她說:「這一代的青少年在和平環境長大,很多人五穀不分、六畜不辨,為了讓青少年有機會多接觸大自然,我們決定把荒郊近500畝(即30多萬平方呎)的山坡,開闢成一個寓教育於生活的學習基地,讓年輕一
代親身領略自然生態。雖然我們的農莊只成立了短短兩三年,但看見這麼多學生到這裡愉快地學習,我心裡滿有成功感哩!」目光所及,農莊內的建設皆是就地取材,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具有教育意義,都是張姨一家人的心血結晶。張姨夫婦建立教育農莊的熱誠與無私的精神,令同學們大受感動。他們從兩位長輩身上,深深感受到豐盛的人生不一定建基於金錢與物質享受上。凡事親力親為的張姨更勉勵同學們說:「你們要有自信,要腳踏實地,不應心存僥倖,成功必須靠努力。此外,不要只顧自己,也應關心別人。要把一己的才幹貢獻給國家,造福社會。」
認識自我‧學習溝通
參與是次體驗營的同學,皆有志於加入學生發展處舉辦的「啟導前程計劃」(見表),希望接觸一些社會閱歷豐富的人士,獲取有助事業和個人發展的經驗和意見。為了幫助同學進一步認識自我以及學習有效地與導師溝通,是次體驗營特別安排了一糸列培訓工作坊,以輕鬆互動的形式,啟發同學思考不同的課題,引導他們解開心中的憂慮,並一起探索解決困難的方法。 會計系學生 鍾卓基同學 稱:「這些工作坊對我大有幫助,我比以前更主動學習,原來細心一點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便可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去學習。另外,我也意識到擴闊知識領域,對增進個人成長十分重要。」在各個培訓項目中,最令大家回味的,相信是莊諧並重、寓教育於娛樂的社交/餐桌禮儀處境遊戲,當中七情上面的「切割雞翼真人show」(由同學扮演不同餐具及雞翼的各部分以示範正確的進食方法),簡直教人拍案叫絕,捧腹大笑!
負責策劃和帶領培訓的 徐潔瑩小姐 ,在國際商業機器中國香港有限公司人事部專責培訓工作。她說:「在我眼中,城大同學都抱有正面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他們很活潑和主動,也很願意去學習和探索新的事物,而且創意無限!」除了培訓外,同學還學會了唱國歌與升國旗。在偌大的農莊裡,他們還參觀了各具特色的園地,包括「嶺南佳果園」、「中草藥園」、「松閑院」、「菊香亭」、「古老農具展」、「綠色田園」、「蓄牧區」和「釣魚區」等等。一路上,他們更認識了中國古代的幾位名醫、學會了辨別不同的果樹和松香的用處、知道何謂「四大佳果王」等。其他精彩活動還有攀山、森林尋寶、燃放煙花、入住別緻的露營小屋和富有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的吊腳屋。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相信是晚上睡在凹凸不平的床舖上,被蚊子徹夜不斷襲擊的農村生活點滴。
滿載而歸‧準備啟航
三日兩夜的農莊體驗教人難忘,臨別前,城大同學與張姨合力在園子裡栽植了一棵樹以作留念。「這次高明之旅,多姿多采,十分有價值,也幫助我更好裝備自己參與『啟導前程計劃』,我相信這計劃一定令我獲益良多。」張嘉青的感受,不少營友皆有共鳴。領隊 譚立恆先生 對同學的投入參與表示欣喜,亦樂於見到曾受惠於「啟導前程計劃」的一批高年級學長,在營中擔任助教,協助帶領小組和集體活動,並熱心支持和幫助學弟學妹,在城大的大家庭中建立互助互動的關係,以生命影響生命。助教之一的管理科學系三年級學生柯嘉慧說:「參加『啟導前程計劃』使我更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挑戰,而
且有更強的動力推動自己不斷進步。我的導師是一位上市公司的董事,記得有一次我與他分享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卻以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經歷勉勵我,引導我從其他角度和眼光分析事物,令我受益不淺。」高明市小檔案位於佛山市和順德市接壤處;面積967平方公里,人口26.9萬;工業以塑料、紡織、建材、食品為主;旅遊勝地有凌雲山、鹿洞山、靈龜塔等。
(資料來源:《廣東省交通旅遊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