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四学者获2022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年轻学者的杰出科研实力屡获肯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早前公布了2022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的遴选结果, 城大共有四位年轻学者获选,每人各获颁发200万人民币的研究经费资助(折合约231万港元),用以直接在港开展为期三年的创新研究。
开发新型方法研究核糖核酸 G-四链体的动力学
化学系副教授郭骏杰博士,凭题为“RNA G-四链体结构:转录组学和基因调控”的研究项目获选。
核糖核酸(RNA)可以通过折叠成不同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来执行多种功能。其中,G-四链体(rG4)结构在生命体生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近些年来,rG4在生物体内的形成、结构和功能被广泛研究及报道,使rG4生物学逐渐成为全世界热切关注的领域。
具备丰富的化学、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郭博士,致力于功能性rG4的识别、表征和靶向等相关研究,先后开发了多种新颖的RNA结构检测方法,对rG4在人体、小鼠、植物和细菌中的形成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还首次利用非天然L-RNA适配体来靶向功能性rG4,并抑制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此项目中,郭博士将开发一系列新型通用的方法,来研究rG4在细胞中折叠的动力学,并通过使用rG4靶向L-RNA适配体来探究其内在的的生化机制。
郭博士表示,已获得研究初步的可行性数据,相信此项目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增进对rG4转录组学和生物学的了解。
解决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难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刘璐博士,凭“多智能体分布式控制”的研究项目获选。
此项目旨在对单个非线性控制系统和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持续及深入的研究。研究团队会首先建立有效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策略,解决几类典型非线性系统在含有模型不确定性、外部干扰信号未知等条件下的全域镇定和输出调节问题;提出分布式事件驱动控制策略,系统地解决了通信资源受限,通信网络时变等复杂条件下的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和协同输出调节等难题;团队更建立仅利用单个机器人局部信息的分布式控制策略,解决含多种实际约束的多机器人系统的协作控制问题。
研发特种金属作高性能及耐高温结构材料
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杨涛博士,以题为“多组元金属间化合物及其高温应用”的研究项目获选。
此项目计划在杨博士和团队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具有化学复杂型有序超点阵结构(chemically complex ordered superlattice)的特种金属,用以构建新型高性能及耐高温结构材料及其零部件。此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望于解决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高尖端领域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以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博士专注于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创新设计与开发,在金属间化合物、纳米增强高熵合金、三维原子探针层析等前沿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进展,包括提出了“纳米析出诱导同步强韧化”的新型设计策略,揭示了其合金化控制规律及其微观变形机理,成功攻克了传统析出强化型合金研发的技术瓶颈。杨博士又提出了“晶界纳米无序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可控诱导“多元素共偏聚”以及“晶界纳米无序层”的形成,成功克服了高强度块体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晶间脆断”和“高温晶粒长大”的技术难题,为高强度、高塑性、高热稳定性的新型高温结构合金的开发开启了新的契机。
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化学系助理教授李淑惠博士(Dr LY Thuc Hue),凭“二维材料界面与构效关系”的研究项目获选。
李博士在二维材料领域钻研多年,完成了一系列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以及应用研究。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非凡的特性,这些特性对于未来的电子设备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使用二维材料进行晶圆级的器件制造可以进一步缩小器件尺寸,提高电子器件的速度和性能,赋予未来电子器件更多新功能。
通过之前的研究,李博士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新颖的二维材料的生长、改性,以及性能调控方法,同时深入理解了二维材料中缺陷以及界面和电输运性能的联系。研究团队亦掌握了高质量的二维材料大面积转移技术。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李博士将继续专注于二维材料和二维材料界面的制备、组装和表征,为下一代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的发展注入新能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于自选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以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人才。基金自2019年起,开放予香港及澳门地区依托单位中未满38周岁的男性和未满40周岁的女性青年科学家申请,港澳地区每年共有25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