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生物降解纳米纤维多足机器人,有望用於消化道进行可控定点药物治疗

 

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学者领导的一项研究,成功制作出可以生物降解的纳米纤维多足机器人Fibot。这纳米机器人不但可于肠道内行走,更可因应环境的酸碱值而降解,到不同的预定肠道位置定点释放不同的药物。这项研究为微型机器人的开发提供启示,有望用于在消化道进行可控的定点药物治疗,亦促进可生物降解和具有环境适应性的装置于生物医学范畴的应用。

研究团队由城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BME)的副教授申亚京博士领导。研究结果已于学术期刊《Matter》上发表,题为〈Nanofiber-based biodegradable millirobot with controllable anchoring and adaptive stepwise release functions〉。 

利用外在磁场驱动行走 Fibot能于体内肠壁中“锚定”位置

胃部和肠道环境呈酸性,胃壁表面凹凸不平,而且肠道的蠕动令定点精准释放药物变得困难,不过申博士团队最近便克服了这些困难。他介绍其研究成果说:“我们这个以纳米纤维制成的柔性机器人(nanofiber-based soft millirobot)名为‘Fibot’,具有可控的锚定(anchoring)的能力,并且可以根据环境的酸碱值而完全生物降解,因而能够于消化道逐步释放包裹于身体内和足部的不同药物。”

城大申亚京博士的研究团队,成功制作出可以生物降解的纳米纤维多足机器人Fibot。透过调整材料成分,Fibot可以按环境的pH值变化而可控地降解,在预定的位置逐步释放药物。(DOI number: 10.1016/j.matt.2022.01.023)

所谓“锚定”,意即当Fibot走到肠道指定位置时,能固定在那里,而不受消化道蠕动所影响。Fibot由外在磁场驱动而行走,其多足的设计令它即使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也能有效移动,当增强磁力就可以令Fibot于肠壁内“锚定”。

兔子活体实验證明Fibot经过4小时後彻底降解

申博士解释说:“Fibot的足部可以穿入肠黏膜层,于指定的肠道位置‘锚定’,不致被消化道的蠕动推走,为在指定位置释放所携带的药物提供基础;由于磁力操控适度,Fibot足部不会触及消化道的黏膜下层和肌外层,避免了刺穿肠道的风险。”

nanofiber
受磁力牵引,Fibot可以于猪只胃部内“行走”,并于目标位置被降解。(DOI number: 10.1016/j.matt.2022.01.023)
nanofiber
受磁力牵引,Fibot可以于猪只胃部内“行走”,并于目标位置被降解。(DOI number: 10.1016/j.matt.2022.01.023)

研究人员对Fibot进行了不同实验,例如:把它放于猪只凹凸不平、湿滑、酸性(pH值为5)的胃部,证实在磁场驱动下,它于10秒内行走了7厘米,反映其于胃部环境内的行走能力。他们把Fibot置于兔子身上进行活体实验,当Fibot进入消化道,并走到指定位置时,研究人员利用增强了的磁场,成功将它“锚定”于肠道组织上,其间Fibot一直停留原位,只是随着时间而逐步降解,直至4小时后彻底降解。

用對不同pH值產生反應而降解的材料 实现可控的药物释放

nanofiber
上图是纳米纤维多足机器人Fibot的结构。中间胃部图及下图显示Fibot可以按环境的pH值变化而慢慢降解,并在预定位置逐步释放药物。
(DOI number: 10.1016/j.matt.2022.01.023)

Fibot另一特点是能够释放不同的药物,关键在于它的制成材料。研究人员用可生物降解的物料制作出纳米纤维,再分别制成柔性薄膜状的“身体”以及一排排的针状足部。然后研究人员通过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在磁力辅助下,将Fibot的身体和足部组装起来。

组成Fibot身体的纳米纤维具有核壳(core-shell)的特别结构,药物可以藏于壳内。研究人员同时调整物料成份并混入药物,制成针状足部。申博士说:“只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调整物料,身体和足部这两部分会于不同pH值下被降解,令我们可以控制被包裹的不同药物逐步从Fibot的身体和足部释放。”

团队的实验证明,即使在胃部等这些pH值少于或等于5的酸性环境里,Fibot整体的结构依然稳定,不会泄漏包裹着的药物;而当Fibot身处pH值大于或等于5.5的环境,足部就会慢慢溶解,并于超过40分钟的时间逐步释放所携带的药物,而身体仍然保持完整,可以继续受外在磁力牵引而行走;当身处于pH值大于6的环境中,Fibot剩余的身体会在7小时内被完全降解,释放出另一种药物。

研究证实Fibot具完全生物相容性,可安全作生物医学用途

申博士进一步说:“活体实验证实Fibot拥有完全的生物相容性,亦能完全生物降解,所以不会阻塞肠道。“锚定”于肠道组织亦没有引起任何炎症反应,可以安全作生物医学用途。”

Fibot为设计可完全生物降解、能于目标位置“锚定”逐步释放药物的功能性微型机器人带来了启示,而且或可用于未来的目标位置递送和可编程释放等医疗操作,以及临床应用的肠道大分子递送。申博士总结说:“Fibot不但为局部位置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透过皮肤释放大分子药物的做法提供了实现机会。”

nanofiber
城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申亚京博士手持团队早前研发出的另一款机器人。

申博士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来自城大BME的博士候选人谭蓉杨雄均是第一作者。申博士团队内的博士毕业生陆豪健博士以及博士生杨柳张铁山苗佳麒丰雨亦有参与这次研究。

是次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资助而进行。

DOI number: 10.1016/j.matt.2022.01.023

本文于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发布。
Wechat ID: CityU_Research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
 

 

 

联络资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