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合成技术 揭开新一代TMD纳米物料晶体结构神秘面纱

 

继石墨烯之后,具有多种非常规亚稳相(metastable)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s)被视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二维纳米物料。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复杂多变,令科学界一直难以提炼出高纯度的非常规亚稳相TMD材料用作科研。由香港城市大学(城大)的科学家领导的一支合作研究团队,最近终于突破难关,研发了一种崭新的合成技术,通过结合密闭系统制备前驱体和气固相反应的优势,成功地大量制造出多种高纯度、高质量的非常规亚稳相TMD材料,并解析了其中四种材料详细的单晶晶体结构。

研究团队相信这项创新的合成技术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科学家尝试合成更多种类的非常规亚稳相纳米物料,并且对其超卓的光电、储能及超导性等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发掘它们在实际应用上的无限可能。

今次研究由城大化学系胡晓明讲座教授(纳米材料)张华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的Kedar Hippalgaonkar博士联合领导。该研究成果已刊载于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题为〈Metastable 1T′-phase group VIB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crystals〉。

TMD nanomaterials
城大化学系胡晓明讲座教授(纳米材料)张华教授展示是次研究的成果:使用的前驱体以及制备出的1T′相TMD材料样本。

 

今次研究由城大化学系胡晓明讲座教授(纳米材料)张华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的Kedar Hippalgaonkar博士联合领导。该研究成果已刊载于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题为〈Metastable 1T′-phase group VIB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crystals〉。

由于二维层状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兼可从中分离出超薄的单层纳米物料,近年来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除了早已被广泛研究的石墨烯,新一代二维层状纳米材料如TMDs也备受关注,尤其是具有“亚稳相”(又叫热力学非稳定相)结构的八面体(1T相)及扭曲八面体(1T′相)TMDs。由于它们具备特异的半金属或金属特性,使其成为在光电子器件、催化、储能及超导等应用领域中极具潜质的理想材料。

TMD nanomaterials
WS2的晶体结构和特性。(图片来源︰DOI: 10.1038/s41563-021-00971-y)

 

由于上述TMDs属亚稳相材料,意味着它们并非处于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状态,故其晶体结构复杂兼有多种变化,具有多种不同的“晶相(结构)”,使科学家们在研究时屡遇困难。因为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实验室里,这类TMD材料都经常以混合物形态出现,即不同的晶相结构混杂其中,有欠纯正,极不利于对其本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科学研究。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曾针对此类TMD材料的合成尝试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电化学碱金属离子插层、胶体合成、水热合成、电子束辐照、机械应变、等离子体热电子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除了制成品往往质素欠佳之外,其产量亦远不足应付需求。

TMD nanomaterials
研究人员采用安瓿管制备出前驱体,即图中黄色和黑色的粉末。

 

在今次研究中,研究团队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前人的创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上述的制备困难。突破的关键是团队在以往的研究积累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前驱体(precursor)”,它们在合成非常规1T′相TMD材料的“气固相反应”(gas-solid reaction)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制造该类前驱体极其不易。团队经多番尝试后,最终采用真空密闭的“安瓿管(密封无缝石英管)”作为实验原材料的反应容器,终于在高温环境下成功地制备出一系列重要的“前驱体”。研究人员继而使用该类前驱体于H2和Ar混合氛围下进行气固相反应,最终高效且大量地合成了六种具有高质量和高纯度的非常规1T′相TMD晶体

TMD nanomaterials
1T′-WS2的超导特性。(图片来源︰DOI: 10.1038/s41563-021-00971-y)

 

研究人员在得到这些高质且高纯的TMD晶体后,利用先进的“单晶X射线衍散技术”对其进行了详细检测,成功地解析出WS2、WSe2、MoS2和MoSe2这四种“非常规1T′相TMD”的详细单晶晶体结构,揭开了其神秘面纱。该项合成技术的突破,料有助于其在材料科学、晶体学、物理学及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TMD nanomaterials
研究团队制备出的1T′相TMD材料样本。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亦对合成的非常规1T′相WS2(二硫化钨)材料进行了超导性测试,结果不单确认它是卓越的超导体,还发现它的“超导转变温度”与其厚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实验结果显示:当材料厚度为90.1纳米时,超导转变温度为8.6K;但当材料变薄至“单层(原子)”厚度时,超导转变温度会降至5.7K。“这说明它是一种典型的二维超导体,是到目前为止基于TMD材料的最好超导体之一。”张教授说。

 

张教授表示,与前人在科学文献记载的其他制造方法比较,团队今次研发的崭新TMD合成方法不单效率更高,亦有更佳的普适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他相信这种新的合成方法将有助日后大规模地制造更多高纯度的非常规1T′相TMD材料,为今后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提供基础及重要的原材料,以深入探索这类新物料本征的化学及物理特质,以及可行的应用。

“这项工作极大地扩展了纳米材料相工程(Phase Engineering of Nanomaterials, PEN)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纳米材料的相依赖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探索开发基于相依赖的实际应用铺下了基石。”张教授说。

TMD nanomaterials
张华教授(前排中)与他的研究团队和合作成员:(后排左起)翟伟、陈博博士、谭超良博士、史振宇博士、赖壮钗博士(前排左一)和何其远博士(前排右一)。

本次研究的通讯作者是张华教授和Hippalgaonkar博士。第一作者分别是城大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赖壮钗博士、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何其远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Thu Ha Tran女士及新加坡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D. V. Maheswar Repaka博士。团队亦包括其余21位来自8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

DOI number: 10.1038/s41563-021-00971-y

本文已于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发布。
Wechat ID: CityU_Research

 “香港城大研创” 微信公众号
 

 

联络资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