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器件結構 精簡生產工序 研發成本更低的能源轉換技術 城大最新研究於國際期刊《科學》刊載

葉曉恩

 

Professor Zhu Zonglong (left) and Dr Gao Danpeng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of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ld their innovative solar cells.
城大化學系朱宗龍教授(左)與高丹鵬博士手持他們研發的創新太陽能電池。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成功研發新的器件結構和製備方案,可大幅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和效率,並簡化生產工序,降低成本,令相關電池的商用前景更為廣闊。

這項剛於國際期刊《科學》發表的研究極其重要,因為城大團隊設計的簡化器件結構可以促進未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工業生產,提升業界將這類電池作商業用途的信心。

化學系朱宗龍教授說:「這項技術使生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過程變得更容易且成本更低,同時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能夠推動太陽能技術的重要進步。」他解釋說鈣鈦礦能高效地將陽光轉化為電能,並且在多個領域中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

兩項創新技術

從廣義層面來說,城大團隊正在研發一種較現行太陽能電池更長壽、更有效將陽光轉化為電能的新型太陽能電池。

The CityUHK innovation for solar cells (pictured right) can lead to improved stability,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affordability whe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device structure” (pictured left).
城大的創新太陽能電池設計(圖右)較「傳統的器件結構」(圖左)更能提升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可靠度、效率及成本效益。

團隊為這種電池的結構開發出兩項創新技術。第一項是將電池結構原有的空穴選擇層與鈣鈦礦層二合為一,精簡了生產程序。第二項則是電子傳輸層改用耐熱性極佳的無機物質二氧化錫代替傳統的富勒烯(fullerene)及浴銅靈(BCP)等有機物質,大大提升器件運作時的穩定性。

論文的共同作者兼城大博士後高丹鵬博士說:「研究提出的器件結構是現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最簡單的設計,對於推動這類電池的產業化具有極大的優勢。」高博士具體解釋上述方案的好處在於免卻慣用的有機物質傳輸層,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成本之餘,還可大幅簡化生產步驟。

兼顧成本效益與可持續發展

相關研究展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數據。朱教授指出團隊在改善二氧化錫層的氧空位缺陷後,器件的能源轉化效率已超越25%。同時,器件在嚴格測試狀態下連續運作2,000小時過後仍能維持逾95%的效率。

The simple device structure that the CityUHK team has built can facilitate futur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enhance confidence in the commercialisation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城大設計的簡化器件結構可以促進未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工業生產,提升業界將這類電池作商業用途的信心。

上述表現超越了傳統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並符合業界所訂關於器件壽命的多個基準。研究成果簡化了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程序並提升量產的成本效益,為太陽能電池開拓出更可靠和更有效率的發展前路。

材料科學及可再生能源科技的研究人員,以及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公司都會對相關研究感興趣,因為它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及持久穩定性帶來了突破。而能源消費者及環保組織亦樂見更有效率、更耐用及更易於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所帶來的好處。

此外,制訂環境保護政策的決策者也會注意到本研究的價值,因為本研究擴展了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範圍,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保護環境及氣候。

擴展應用規模

The team includes (from left) Francesco Vanin, PhD stud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Dr Liu Qi, Research Associate of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or Zhu; Dr Li Bo, Research Associate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Professor Zeng Xiaocheng,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r Gao.
城大團隊包括(左起)化學系博士生Francesco Vanin、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博士後劉琪博士、朱教授、化學系副研究員李博博士、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系主任曾曉成教授、高博士。

城大團隊認為這項關於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將對環球能源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並有助加快市場轉向發展可再生能源。團隊下一步將專注研究如何將這種創新的結構應用於更大型的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目標在於進一步提升相關技術的效率和可擴展性。

本研究計劃的合作團隊包括來自美國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及英國的倫敦帝國學院,彰顯環球合作為研發可持續能源方案所作的努力。朱教授說:「我們研發的技術有可能在5年內於太陽能發電系統上應用,將對全球進一步達致可持續及更環保的能源生產發揮重要作用。」

上述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題為「利用原子層沉積氧化錫達至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長期穩定性」。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