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及器件的新領域

鄭智友

 

Professor Jen
任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學務副校長兼化學及材料科學講座教授任廣禹教授10月8日主持「校長講座系列:學術薈萃」,在座無虛席的演講廳內指出研究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及器件,有利於生產收集太陽能的電池。

在演講當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亦發表一份令人擔憂的報告,全球多位頂尖氣候變化科學家對地球的未來直言不諱,由此更突顯講座內容的重要。

任教授的講座是「校長講座系列」第35場講座,題為「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及器件的新領域:從分子工程到科技創新」。任教授在演講中對使用分子工程技術發明新材料表示讚許。

他指出,太陽能是一種大有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但卻受制於種種技術問題。他領導的團隊對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及器件所作的研究,將對太陽能的運用大有助益。

任教授說:「有機太陽能電池比今天使用的矽板更便宜,還能用作可穿戴材料,放在運輸工具與建築物上以收集能源。」尤為有趣的是,這種有機太陽能電池是可以打印的,生產的成本更低,對環境影響亦較小,而且會視乎環境作「調節」。

任教授的講座並不只談及太陽能領域。他介紹說,他正在城大組建世界級研究團隊,主要從事分子、聚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自組裝的研究,藉此為有機及無機功能材料創造有序排列,應用於光子學、光電子學、納米醫學和納米技術。

研究的重點在於藉助分子工程技術,研究人員能夠按需要製造特定用途的有機及雜化功能材料,而這些新材料及器件有望更快速高效,同時具備多種不同功能。

任教授說:「透過從分子層面設計有機及無機雜化功能材料的形狀、大小、交互性、界面及能量水平,有望實現前所未有的低功耗、超快處理資訊及高效能源發電的器件性能。」任教授與其他學者合著發表了830多份出版物,曾獲邀主持500多次演講,著作獲引用超過43,000次,其H指數(用作評估研究人員學術著作數量及質量的指數)達107,並且是50多項專利及發明的共同發明人。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新報告的研究成果令人深思;而任教授在有機/雜化功能材料及器件領域的研究,在可持續能源方面當可引起共鳴。

The talk discusses organic/hybri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devices.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