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究港台兩地大學生職業展望 創業意願差異最大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4月12日發表「港台兩地大學生的職業展望研究」報告,結果發現兩地大學生在有意投身的行業、往海外發展的意願、創業志向都有顯著差別。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成榮教授及其團隊,今年1月在香港及台灣訪問了來自六所大學共1,159名大學生,了解他們對求職考慮的因素、薪酬期望、往海外發展的意願、創業志向,以及對就業能力優次的看法等。
兩地大學生在個人創業意願的差異較大。台灣有超過66%的受訪者曾有創業的想法,香港則只有約42%。黃教授表示,這除了反映兩地經濟和文化的差異,也跟社會為年輕人創業提供的資源和援助不同有關。
兩地考慮過創業的受訪者所選擇的行業也有明顯分別。香港最多大學生選擇藝術及創作業(19.1%),其次是補習及教育行業(8.7%)。至於台灣,最多大學生選擇資訊科技及科網行業(22.9%),其次是藝術及創作業(19.6%)。
兩地受訪者對畢業後投身的行業期望也有明顯差別。約32%香港大學生表示希望加入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台灣則只有8.5%的受訪者表示對這些行業有興趣。最受台灣大學生歡迎的是製造及建造業(約24%)。超過一半(50.2%)香港大學生選擇畢業後成為公務員,台灣只有16.1%大學生願意成為公務員,這與兩地公務員的薪酬福利及政治環境有很大關係。
兩地大學生對薪酬亦有不同期望。香港的大學生中,約61%期望月薪是介乎11,001至17,000港元。此數目跟十年前的香港平均薪酬相近,反映大學生的收入不升反跌。台灣的大學生中,40%期望月薪達到7,001至9,000港元,相比在香港只有約2%期望此薪酬,這與兩地的入息中位數及生活指數有明顯差別不無關係。
香港受訪者中,62%表示考慮離開香港到別處工作,台灣大學生中則有約82%考慮往海外發展,比香港超出20%,這現象可能與經濟有關。香港的薪酬普遍較高,加上低稅率,令較多人願意留港;台灣雖然稅收和物價低,但月薪也相對較低,故大部分受訪者選擇到海外發展。在多個海外發展地點中,最受兩地青少年歡迎的是歐美國家(香港:約36%;台灣:約55%)。有趣的是,比起近46%台灣受訪者表示願意到中國內地發展,香港只有28%有相同意願,對比強烈。
兩地受訪者對求職考慮因素有較相近的看法。兩地大學生皆最重視未來工作是否合乎個人興趣(香港:72.7%;台灣:74.8%),其次是薪酬(香港:57.3%;台灣:62.4%),第三是工作前景(香港:56.5%;台灣:48.8%)。比較次要的求職因素是工作地點(香港:13%;台灣:20.3%)。值得關注的是,兩地都只有不足兩成受訪者在求職時會考慮工作性質能否回饋社會(香港:16.6%;台灣:18.8%)。
兩地受訪者對個人就業能力的看法非常一致,按重要性依次列出如下:溝通技巧、社交技巧、工作經驗、電腦技巧、文書處理能力。現時擁有大學學位者日益增加,然而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課堂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可能作用不大,個人的性格和生活技能包括溝通技巧、社交技巧、實際工作經驗等,往往才是關鍵。
就以上結果,黃教授及研究團隊提出四項建議:
1. | 及早作生涯規劃 |
並非每位青少年都適合創業,創業者也都不一定成功。及早讓青少年明白何為創業,以及增強其生涯規劃和職業輔導至為重要。 | |
2. | 發展更多適合年輕人的行業 |
為了吸引更多本地青少年留港發展,政府宜建立穩定的工作環境和增加上流機會,並發展更多適合青少年的行業包括文化藝術、創意媒體、電競科網等,讓青少年發揮所長。 | |
3. | 增加年輕人創業的資源和援助 |
政府部門、非牟利組織及大學應互相合作,為有志創業的青少年提供更多資源、培訓和空間,讓他們以較低成本發展事業。 | |
4. | 向職前大學生提供輔導及支援 |
現時的機構大都着重求職者的個人質素與工作經驗。為提高大學生在本地及國際的競爭力,各方可投放資源提供更多實習機會,讓大學生累積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