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教授談高等教育對社會持續發展的助力

 



「教育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沒有簡簡單單的結論。我們可以聽到許多人對教育發表個人見解,但是否正確須加以考證,」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校長郭位教授說。
 
「很久前,在中國兩位教育界名人范源濂先生(時任民國教育次長)和蔡元培先生(民國教育總長)之間就曾流傳過這樣一個爭論。范先生認為,辦教育第一步是要把小學辦好,小學沒辦好,就不能有好的中學;而中學沒辦好,又怎麼能有好的大學?蔡先生則認為第一步當先把大學辦好,因為沒有好的大學,就無法有好的中學師資;沒有好的中學,好的小學師資又從哪裏來?」
 
郭教授對以上爭論誰對誰錯沒有作出任何評論,但他指出,香港的大學中推行的所謂「全人教育」倒是應該從中小學就開始做起。他認為,與其讓中小學生從小學習許多技藝,生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不如讓他們打好語文、數學、歷史等基礎學科的基礎。到了讀大學時,則應以專業學習為主。
 
他是在10月11日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邀請,對100多名教育局負責行政管理的員工和來自香港各地區的中小學校長做演講時講這番話的,演講題目是:「創意與創新──郭位教授談高等教育對社會持續發展的助力」,聽講者中有幾位城大校友。
 
郭教授重申,教育的目的是文以載道,希望培育出來的學生能夠對社會作出實質貢獻,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中有許多盲點和迷失,其中之一就是學位與學識之間的差距。他指出,華人社會比較注重學位,但忘了學識更重要。「如果有學位的人比沒有學位的人更有學識、能對社會做出傑出貢獻,這是教育的成功;不然的話,只能說是教育的失敗,」他說。
 
他又以二戰期間中國的西南聯大舉例說,當時的西南聯大,校舍及生活條件差、研究設備欠缺,為何能夠培養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包括後來的諾獎得主、傑出數學家、文學家、戲曲家?有人說,因為當時的大學有好的校長和教授,但郭教授卻認為,這些都是必需的條件,但尚不夠,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大學享有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使得教育可以不受政治的影響。「這一點對今天的大學同樣重要,」他說。
 
另外他指出,政府和教育應該領先、引導社會,而不能完全被社會牽著鼻子走。對於創新和創意,郭教授表示,香港人不是沒有創意,但許多時候他們的創意在香港政府那裏及社會上找不到支持和資助,前有高錕的光纖,後有伯恩光學創辦人楊建文的手機屏幕王國,近年又有科大畢業生汪滔創立的「大疆創新」的無人機,都無法在香港生根開花結果。如果政府能夠給予政策扶持和指導,鼓勵創新和創業,這些發明和企業可為香港創造許多財富,為香港人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郭教授認為,香港人勤奮、聰明,做事一絲不苟,在許多方面都很優秀,也善於與時並進,在跟進先進潮流方面做得非常好,Always the best number two(總是最佳第二名),但由於受到許多條條框框限制,不謀創新,但求無過,又怎麼能領先世界?
 
「這種心態在高教領域也很普遍,我稱之為落後的『心件』。若不加以改變,即使有再好的硬件和軟件,我們的高等教育就不能成為世界一流,」郭教授說。
 
香港政府教育局十分注重員工的素質培養,會定期舉辦活動,邀請社會各界的領袖為員工做演講,如地產界的施永青先生和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先生。這是第一次邀請大學的校長就教育問題分享意見。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