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仍是港人最重視的可持續發展元素

梁子儀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管理科學系聯同香港加拿大商會進行的調查發現,香港市民連續第四年認為教育對改善生活質素最為重要。

「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旨在了解公眾對關乎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視程度和社區表現。2006年的「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是102.2,與2003年的100分底線相若,反映市民認為香港在十大優先處理問題上只有輕微進展。(2005年的指數為102.5;2004年的指數為102.8。)

在十大優先處理的問題上,教育仍然是市民最重視的,尤其是關於重整教育制度、教育開支承擔能力、教育質素的問題。雖然市民對教育的滿意度由去年的第八位上升至第六位,然而他們對香港在教育的表現評分仍然維持在5.6的低水平。

城大管理科學系自2003年起每年編訂「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研究小組於2006年8月透過電話隨機訪問了2,054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邀請他們以1至10分對教育、經濟、人權等十大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要性及社區表現給予評分,分數愈高表示愈重要及愈滿意。

2006年十大優先處理問題的重要性依次為:教育制度、環境保護、健康與衛生、健全的經濟、關心員工的良心僱主、城市規劃、人口政策、社區精神與市民福祉、與內地融合、公民自由與人權。

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曹國輝博士表示:「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市民十分重視下一代的教育。」

市民連續四年最滿意香港在健康與衛生的表現(2006年平均值為6.3)。他們認為公眾地方的清潔(38%)和清潔健康的環境(29%)最重要。

雖然過去三年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十大優先處理問題中排三甲位置,但市民對香港在環保的表現之滿意程度卻一直偏低,今年與去年同樣排第九位,其中65%的市民認為清新的空氣有助改善本港環境質素(2005年和2003年則分別只有51%和33%)。

曹博士指出:「香港經常被大霧籠罩,空氣質素下降的情況愈來愈明顯。政府和其他團體發起的環保運動,也增加了市民對此問題的關注。這些都可能是市民愈來愈重視空氣質素的原因。」

在公佈調查結果的會上,香港可持續發展指數大使陳方安生女士表示,調查結果繼續反映要推動香港社會持續發展,就要在經濟、環境、社會互相關連的問題上取得平衡。「我們應該集中改善這些範疇的表現,以維持可持續發展而

平衡的生活質素為目標,」她說。

此外,政界、商界等代表於會上討論改善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講者包括:公民黨黨魁余若薇女士、香港僱主聯合會副主席業榮達先生、香港商界環保大聯盟主席關正仕先生、香港職工會聯盟總幹事鄧燕娥女士。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女士則發表總結演辭。

你可能感兴趣

联络资料

传讯及数据研究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