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揭示維多利亞港的高生物多樣性和底棲珊瑚生境的恢復潛力
VictoriaFig1
圖1:維多利亞港海域(藍色區域)。綠線代表具底棲生境的天然海岸線,而紅線則代表不具底棲生境的天然海岸線。

參與成員: 陳荔 博士, 梁美儀 教授, 林群聲 教授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地區,以往曾因污水排放及周遭填海工程而造成水質污染。為了改善水質,香港特區政府推行了淨化海港計劃以收集及處理污水。該計劃已經實施至第2a階段,以改善水質為目標,同時輔以停止填海的措施。然而,現時尚未有對維港内珊瑚群落的分佈、範圍、生物多樣性以及覆蓋率等進行全面而系統的調查。

在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資助下, SKLMP副主任陳荔教授及其團隊首次對維多利亞港海底生態系統進行水下調查,為了解其健康狀況和恢復狀態提供了重要資訊。這項研究涵蓋了維多利亞港的自然海岸線,包括將軍澳附近的東部地區和香港島,採用創新的水下測繪技術全面評估棲息地的狀況。這包括使用海底攝影設備對自然底棲生境進行初步篩檢,水下資訊系統來進行水下測繪,以及地理資訊系統和珊瑚面積估算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調查報告指出在維多利亞港發現了高達35種固著性表棲生物物種。當中包括4種黑珊瑚物種、16種石珊瑚物種和15種八放珊瑚,揭示了海港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這些發現突顯了海港地區底棲生境的恢復潛力以及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可能性。同時,透過與公眾分享地圖,將對減少珊瑚的破壞產生積極影響。

VictoriaFig2
圖2:水下資訊系統。
VictoriaFig3
圖3:發現多種動物和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