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城大"大学日"系列∶科普讲座及创业者投资人互动对碰顺利举行

为庆祝香港城市大学(城大)"大学日",城大副校长室(研究及科技)於3月17日以"Research and Technology - Beyond Boundaries"(研究及科技∶超越界限)为主题,顺利举行了两场与科研和创新创业相关的精彩活动,共有数百名师生丶校友丶香港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丶来自海外丶内地及香港本地大学的学生及研究人员丶初创团队丶风险投资人丶工商业界等各界人士透过网上参与。

活动以"Research and Technology - Beyond Boundaries"(研究及科技∶超越界限)为主题,先由杰出研究人员主讲前沿科普讲座。下午则由参与HK Tech 300的年轻创业家作商业简报,兼接受5位资深风险投资家的连串提问以及网上现场观众的问题,最终初创团队"Super Bamboo"获网上观众选为"我最喜爱的初创队伍"。

科普讲座:知识无界(Knowledge Beyond Boundaries)

於上午举行的科普讲座以"知识无界"为题,由香港城大协理副校长(策略研究)谢智刚教授担任主持,四位香港城大优秀科研人员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他们专研的科学议题,并分享取得重大研究突破的点滴。

王钻开教授以"破解266年以来液体冷却遇千度高温时失效的难题"为题分享。

打头阵的城大工学院副院长(国际化与企业协作)兼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钻开教授,由大家日常煮食打开引子,讲述热能的传递,从而带出阻碍液体冷却高温表面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Leidenfrost effect)。他继而谈及其团队如何研发出多层级复合"结构热装甲"(structured thermal armour),有效将液体冷却的应用温度提升至摄氏1,150°C以上。王教授说:"这比旧有纪录提升了600°C,而且这只是我们所用材料的熔点,如果我们用熔点为3,000°C的材料,有效将液体冷却的应用温度就可以是3,000°C。"研究结果早前刊於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有观众问及"结构热装甲"的成本问题,王教授指出他们的设计和用料简单,成本不高,而假如作实际应用,或许安全性和可靠度比成本更为重要。

于欣格博士以"皮肤与机器人的虚拟实境技术与元宇宙"为题分享。

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于欣格博士则先由"元宇宙"切入及解释现行虚拟实境技术装置的各种技术局限,然後介绍他有份领导研发的"Robotic VR"人机界面操作系统。该系统利用柔性电子皮肤上的集成电路,可穿戴在身上并能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新系统可用於遥控机械人,模仿人体动作来完成任务。于博士说:"日後有望可借此遥控机械人为病人进行新冠病毒测试采样,以及遥距照顾传染病患者。"

他在回应观众提时表示,有关技术不但能用於纺织品,并相信在工业4.0中亦能发挥所长。

Vanessa Barrs教授,以"动物与人类间的Covid-19传播"为题主讲。

香港正处於新冠疫情第五波,另外两位讲者的题目均与疫情息息相关。城大赛马会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兼兽医事务总监丶临床动物医学系讲座教授Vanessa Barrs教授,以"动物与人类间的Covid-19传播"为题主讲。她强调人类从家中宠物身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是微乎其微,而她团队领导的流浪猫研究,亦未有发现香港的流浪猫散播或者接触到病毒。她表示仅在少数情况下,例如当大量易受感染动物(例如水貂和仓鼠)被一起饲养,并处於有利病毒传播的环境时,才可能发生动物感染人类的个案。为防止未来出现的疫情,她指出重要的是减低人与野生动物有密切接触的机会,例如建议停止野生动物於湿货市场的买卖丶禁止非法买卖动物,及於入口的动物身上进行传染病的监测。

观众询问如何在疫情下处理宠物,她强调主人采取正常衞生措施便可,例如避免亲吻它们,并在接触它们之前和之後洗手。

阮相宇博士(右)的演讲主题为"Covid-19的数学模型及应用"。

而城大生物医学系助理教授阮相宇博士则介绍Covid-19的数学模型及应用。他先提出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到底应否禁足?他表示,数学模型或许有助解答这个问题。模型可用来估算感染数字丶估计干预措施的成效,以及就不同情景作预测。不过他指出,以下的因素会左右准确程度,包括人类的行为改变,以及抗体数量的改变等。他与团队亦就香港第五波疫情,以及全民病毒检测的执行时间与成效作出推算。

有网上观众关心香港会否再有第六波甚至第七波的新冠疫情,阮博士坦言:"除非全球在同一时间终结疫情,令病毒被彻底消灭,否则我相信每年或者每隔数月就会有一波,就如流行性感冒一样。"

HK Tech 300:创科无限 引领未来 (HK Tech 300: Venture Beyond Boundaries)

下午另一场网上活动是如海外备受欢迎的初创真人秀电视节目"Shark Tank"般,让网上观众直击HK Tech 300初创队伍代表如何获得资深天使和风险投资家的青睐。

城大副校长(研究及科技)杨梦甦教授致欢迎辞。

城大副校长(研究及科技)杨梦甦教授致欢迎辞时介绍,香港城大於一年前推出的大型创新创业计划HK Tech 300,以协助大学成员以至香港年青人创业,香港城大并与业界丶商界等重要持份者携手建立创业创科生态圈。杨教授说:"计划至今已向近200队初创队伍颁发每队10万港元的种子基金,并向超过30家初创公司颁发每间高达100万港元的天使基金。筹措资金对初创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举办这活动,让HK Tech 300初创队伍进行实战,向风险投资人推销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

擔任評審的風險投資者和初創公司代表於線上大合照。

活动由城大协理副校长(中国大陆事务)暨HK Tech 300培育小组委员会主席罗璇博士担任主持人,组成评审的风险投资人包括:

- 荟港资本有限公司董事及科技总监林晓锋博士

-「快译通」电子词典创始人丶权智有限公司主席谭伟豪博士

- 香港天使投资脉络主席严震铭博士

- 香港工业总会香港初创企业协会委员丶ParticleX粒子创投加速器首席探索官蔡明都先生

- 英国保诚集团亚洲董事总经理陈思佳女士

是次活动共有6家HK Tech 300初创公司及队伍参与比拼。当中锐意革新汽车保险索赔流程的Alpha AI由何进一先生代表。他向评审介绍驾驶者如遇交通意外,只需透过他们研发丶运用AI的应用程式上载照片显示车辆的损坏情况,就可取得车房的修理报价,省却人手检查及填写索赔文件的冗长程序。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物业出租及管理平台iLandy,由城大商学院会计学系校友曾慧汶小姐代表介绍团队的服务:透过可靠及被认可的网络提供账户整合服务丶智能合约,以及资产代币化的交易和结算系统,务求为租客和租户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

而Kamakura Foods Limited的代表丶城大MBA校友陈隽先生则介绍提供一个去中心化的食物服务平台的创业理念,透过已获专利的便当售卖机提供新鲜的热餐予消费者。售卖机更已於数码港丶香港科学园等地投入服务,公司更於2021年获选为Forbes Asia 100 To Watch。

Open Ocean Camera的代表丶城大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校友Samyuktha Sriram Dharmapadam小姐表示,公司的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一站式方案已用於中国内地的鱼类养殖业作现代化管理。养殖者只需在鱼塘装设镜头和感应器,再接驳系统,系统会就按实际情况向养殖者提供建议,以增加鱼获及减少饲料的浪费。

Super Bamboo的代表丶城大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本科生王家鸿先生介绍了他们由香港城大科研团队研发出的增强竹基材料,比钢材更强而且不会释放甲醛,有助促进碳中和以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团队的技术获得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Vuzec的代表丶城大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本科生Jayesh Chhatlani先生指出他们提供平台,利用NFT(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技术,令唱片艺术家和音乐家直接收取作品的报酬和版税之馀,同时自行掌握发行和创作方向,也可维系与粉丝间的关系。

他们各人除了应付了评审就商业模式丶客源等方面的连番提问,更与网上观众即场互动,回应他们多条问题。活动压轴环节是由线上观众即场投选"我最喜爱的初创队伍",最後由Super Bamboo夺得,其代表王家鸿表示非常荣幸得到大家支持,并希望公司的研发为更环保的未来而贡献。

罗璇博士最後感谢各位评审丶初创团队及线上观众的参与,希望其他初创团队亦从中学习到面对投资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