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都市人喜歡透過種植小盆栽作為擺設或綠化環境。身為本港少數在社會服務機構擔任園藝治療師的註冊社工,何啓邦早於20年前在香港城市大學(城大)開展大學宿舍生活時,已培養出種植興趣,促成他其後在芸芸輔助治療中,選擇進修結合興趣與專業的園藝治療,踏上非一般的社工發展路。
園藝治療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園藝進行輔助治療,類近日益普及的藝術、音樂及動物治療,配合常規醫療同時進行,主力減輕治療對象的壓力或焦慮情緒。十年前加入現職機構從事園藝治療工作的何啓邦直言,目前這項輔助治療在港尚未建立官方註冊制度及工作崗位,致使課程內容、修讀時間及評核標準並不一致。園藝治療在港的發展及獲社會認可之路雖然漫長,但何啓邦相信,就如植物般慢慢成長一樣,憑著努力及同行的支持,定能讓更多普羅大眾認識這項專業。
提到入職社會服務界,何啓邦直言屬因緣際會,他從小性格內向,改變其一生的轉捩點來自高中暑假參與關懷長者的義工服務,發掘出擁有助人為樂的使命感,由此漸變得敢於與人溝通及樂於聆聽,因而在升讀大學時選讀實務水平較高的城大社會工作學士課程,為日後投身社會服務業鋪路。
何啓邦形容,三年大學歲月,讓他深深感受到城大的教學團隊優勢在於「教得到、教得通、教得明」。在課堂學習以外,兼具業界經驗的導師不時利用課餘時間舉辦工作坊、歷奇訓練等多元活動,他更曾協助教授出版書刊,大大擴闊眼界與累積「帶組」經驗,以至大學三年級時遇上汶川大地震,師生組成關注小組到災區探訪,透過心理輔導活動協助災民。難忘的學習體驗為他奠定信心在城大繼續開展碩士旅程,冀在業界學以致用,盡展所長。「留意到業界亟需具遠見而又能提供策略性支援的同工,專責策劃前線及管理工作,故我在完成學士課程後繼續留在城大並擔任研究助理,探討初中德育課程,同時爭取時間攻讀社會科學碩士,以增進行業所需的專業及管理知識。」
提到在園藝治療領域闖出一片天,何啓邦亦指與城大息息相關。「我在城大五年皆入住宿舍,期間曾被派照顧各樓層的植物,由最初的敷衍了事,到其後見證植物展現頑強的生命力,其成長過程亦充滿趣味及啟發,逐漸體察到無言的植物原來會透過開花結果等生命歷程,向種植者作出反饋,從而萌生期待和喜悅,因而愛上種植。」
畢業後加入社工行列,何啓邦表示,工作間接觸到不同媒介的輔助治療,因應在城大啟迪的種植興趣,令他對園藝治療情有獨鍾,運用三年時間在港進修及實習,成功在香港園藝治療協會註冊成為園藝治療師,正式踏足這個別樹一格的輔助治療範疇。「適時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聘請園藝治療師,專責管理心靈綠洲及都市綠洲兩大項目:前者推廣園藝治療,包括管理約七千呎治療花園,供公眾人士接觸及欣賞植物,刺激不同感觀;後者則重點推展都市農耕及綠色生活,讓參加者通過耕作體會生活與自然的關係,加強環保意識,改變日常習慣,努力耕作得到的收成,也可以促進身心健康。」
何啓邦續說,園藝治療適用於廣泛對象,包括長者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學童等不同對象。種植對穩定焦燥情緒、減壓、促進社交、肌力訓練等各方面也有顯著幫助,為他作為帶領者的角色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在工作以外,現任城大畢業生組織–評議會副主席的何啓邦不時善用專業回饋母校,在城大舉辦以校友及學生為對象的園藝活動,如已舉辦數年的有機種植活動、玻璃盆景班及農曆新年的水仙工作坊等,為參加者帶來生活化的種植樂趣。「如同大自然四季更替的循環,我很高興以另一身份回到啓蒙我成為園藝治療師的地方,將當年在此體會的種植之樂,連同輔助治療的經驗傳遞予更多學弟學妹,讓他們也可在開展事業之路前,從園藝種植感受到生命的奧妙,賦予人生不一樣的選擇。」
(出版日期:202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