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故事計劃

 念 架 構

 
 

理念架構

生命故事計劃是一個體驗式學習計劃,為學生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課堂上,學生學習有關老年化的知識和相關理論、與長者相處的態度和技巧,了解老齡化人口對社會、經濟、政治、社福、醫療及家庭各方面的影響。除了學術及知識層面的了解,莊教授特別設計了「生命導師計劃」,讓學生直接面對面與長者相處接觸,直接的溝通讓彼此了解雙方的生活和想法,與學習相輔相成。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生認識長者的人生故事、處世智慧,把長者的重要人生經驗總結並撰寫成為長者的自傳--生命故事冊。

每一本生命故事冊都是獨一無二,把每一個長者的生命歷程紀錄下來,包括他們的重要人生事件、決定和轉捩點、生命中一個里程碑。生命故事冊讓長者在回顧過往經驗中,體驗生命的變化、自我的實現,欣賞現在,仰首將來。記載生命故事的形式不限於文字,可以是圖像、短片、棋類遊戲,甚至任何的藝術方式紀錄,最重要是過程中年青人與長者一起討論,一起設計,成為兩代的心血結晶。

生命故事計劃是以「懷緬治療」(Reminiscence Therapy) 為理論基礎,當長者提起生命中較負面的事情,學生會積極主動邀請長者分享他們如何處理這些難關,並正面評價這些事件對他們人生的影響。懷緬治療著重重溫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件和經驗,透過回憶和分享提升個人正面感受,主要聚焦在正面的事件及感覺上,加強對自己人生的肯定,目的是創造一個更正面的心情狀態。

懷緬治療強調引用過往正面的回憶,令長者有歡欣及自豪的感覺;過程中與學生深入交流,加強與其他人的互動,滿足長者心理社交需要,甚至有效減低抑鬱。著名心理學家 艾瑞克森 (Erik Erikson) 提出人生有八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皆有一個社會心理任務,長者處於第八階段的自我整合與絕望 (Ego Integrity vs. Despair)。年老人士很多時會反省問:「我的生命有何意義﹖它象徵什麼﹖」;懷緬治療的目的便是協助長者達致「自我整合」,在回顧過往生命歷程中,審視重要的人生事件對自己的意義,肯定自我,整合人生以正面面對餘下人生階段。生命導師計劃中提倡以生命故事冊手法協助長者達到此人生整合任務。

縮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