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究人員重塑對晶體界面動力學的理解
Research team at CityUHK: (from right) Qiu Caihao, Professor Han, and Wang Siqi (another author)
城大研究團隊:(右起)邱蔡豪、韓教授以及另一作者王思琪。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研究人員與本地及海外大學的專家合作,重新塑造了科學家對晶體材料中動力學過程的基本理解,為材料加工及微觀結構調節提供了新的思路。

晶體是原子在晶格結構中整齊排列形成的固體。晶界是不同取向晶體之間的界面缺陷。大多數晶體材料是多晶體,即由許多具有不同取向的多面體晶粒聚集而成。因此,晶界是材料中的常見缺陷,對材料的機械和物理性能有深遠影響。操控晶界的數量,是調整材料性質的一種有效策略。

傳統上,人們認為晶界的遷移速率與驅動力成正比,其比例系數稱為遷移率,並假定為常數。然而這項研究挑戰了這一觀點,揭示晶界遷移率實際上被遷移方向影響,而不是一個常數。

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韓健教授說:「這意味着晶界可以在沒有淨驅動力的情況下遷移。有趣的是,這種非驅動的晶界遷移可以類比於布朗棘輪的單向旋轉。」

這項研究發表在頂尖期刊《科學》上,標題為「晶界乃布朗棘輪」。

透過原子尺度模擬、理論與實驗,證實晶界的棘輪行為(此圖修改自以下論文中的圖片:C. Qiu et al. Science 385, 2024; DOI: 10.1126/science.adp1516)
透過原子尺度模擬、理論與實驗,證實晶界的棘輪行為(此圖修改自以下論文中的圖片:C. Qiu et al. Science 385, 2024; DOI: 10.1126/science.adp1516)

研究顯示,大多數晶界的遷移率取決於晶界遷移的方向。研究人員對在各種條件下的多種晶界進行了原子尺度模擬,確認了只要晶界相鄰的兩個晶粒不是對稱相關——這是通常情況——晶界遷移率就會顯示出方向性。

當晶界在一個方向上移動速度快於相反方向時,在零附近對稱振盪的驅動力能夠導致晶界向一個方向遷移。研究人員用布朗棘輪模型解釋了這種行為。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博士生邱蔡豪說:「當布朗棘輪這裝置的槳輪因原子的隨機撞擊產生隨機方向旋轉時,棘輪機構只會產生單向旋轉。類似地,當晶界受到振盪驅動力或溫度變化的影響時,它會單向遷移。」他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這項研究重塑了大多數研究者和教科書對晶界動力學的理解,並啟發了一種控制材料微觀結構演變的新方法。

本論文的通訊作者包括韓教授、香港大學的David Srolovitz教授、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的Marco Salvalaglio教授,及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潘曉晴教授